香港島各界聯合會

  • 就職典禮
  • 攜手抗疫 護港安民
  • 齊抗疫
  • 「二十大」觀看學習會
  • 國安
  • 第十屆
  • 港島工作部部長薛惠君與東區工商聯領袖座談,宣講二十大精神
  • 港島工作部副部長楊成偉家訪中西區居民,宣講二十大精神
  • 港島工作部副部長王卉向香港島婦女聯會成員宣講二十大精神
  • 港島工作部部長薛惠君與南區青年領袖座談,宣講二十大精神

葉建明 常務副理事長 刊文 疫情能否倒逼香港走向創新

疫情能否倒逼香港走向創新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 葉建明

香港作為傳統零售業發達、購物極度方便的都市,人工費用亦居高不下,電商一向難以發展。很多有內地生活經歷的人都吐槽香港購物、外賣遠遠不及內地便捷。但這種情況因為疫情在悄然改變。

最近不少朋友反映,他們所在小區安裝不少快遞儲物櫃存儲快遞物品;每天有不同貨車在小區門口卸物,運送生鮮以及電子等物品。朋友間大量傳遞網購平台資訊,香港通往內地的網購通道突然大大便捷於過去。過去只能望眼內地快遞優勢的港人,如今也可以網購新疆的瓜果、雲南的鮮花……

疫情改變香港經濟生態

一場疫情,倒逼香港電子商務發展。網購業務迅速成長,中小型電商公司數量成倍增長。傳統化妝品零售商卓悅創立了新零售創新中心,搭建了香港首個直播電商孵化器。一家以帽業為主的國際貿易公司,傳統業務大幅萎縮,但電商業務較去年同期上升七成。HKTVmall今年上半年淨賺9300萬港元,是轉型5年來首次轉虧為盈。而專營網購海鮮的「鮮直送」生意額更是井噴,僅8月生意額超過10.4倍增長。「電商並不適合香港這個購物高度便捷城市」的斷言,在疫情下被打破。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說,疫情改變了不少人的生活習慣及消費模式,這些新習慣、新需求在疫情過後,很可能會持續下去,對許多行業的舊有營運模式帶來挑戰,但同時也為更多新行業開啟了契機,為未來社會的經濟和產業模式帶來更多未知的可能。各行各業加速「電子化」「科技化」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災難也是機遇,災難會倒逼人類社會進步,推動科技創新發展。那麼對於香港來說,一場疫情,能夠推動香港「電子化」「科技化」走多遠,我們能否不浪費任何一場危機,將此次百年一遇的疫情作為香港經濟走向創新的一個起點,社會各持份者都需要共同努力。從國際上新經濟發展情況來看,香港擁有的金融、物流貿易、旅遊和專業服務四大支柱產業,都可以與數字經濟、AI技術融合,令傳統經濟走向創新經濟,突破香港發展瓶頸,提升香港在國際的競爭力。

疫情調動創新需求

香港是一個「矛盾的綜合體」。論創新科技,我們基礎條件似乎頗好,750萬人口的城市,擁有世界排名前100的幾大名校,科研人才、科研能力和研究成果都可圈可點。但是,香港似乎又是一個缺乏創科基因的城市,地產等傳統產業力量強大。此外,社會上創科氛圍弱,優秀學生爭搶的專業是醫學、法律、金融。好在此次疫情調動了社會對創新的需求。除了電商逆勢而起,人們對於現鈔流通可能攜帶病毒的擔憂而推升對電子支付的需求,居家上班、上課需要的遠程視訊,商廈、餐廳對於顧客體溫檢測,社區對老人的照顧及支援服務等需要的人工智慧等技術的需求,都在明顯增加。一些企業的回應也十分積極,如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公司商湯科技,協同其他機構研發智慧測溫消毒通道設施,通過自動進行無接觸式體溫檢測與全身消毒,不僅協助抗疫,還有助於復工復課。這類抗疫產品已經走向十多個國家。需求提供機遇,香港經濟走向創新的社會基礎正在形成。

創新科技是香港突破發展瓶頸的關鍵,有賴政府與社會各方細心呵護。特別是政府的政策導向十分重要。9月3日,終審法院裁定香港網約車服務「Uber」旗下司機非法載客取酬官司敗訴。這或許意味着運用大數據的這個共用經濟服務可能要在香港終止。這並非一個簡單案件,其影響可能深遠。因為,很多創新經濟形態並無先例,社會現有的規管並不適用。可見,疫情雖然對創新科技發展是一個催化劑,但最關鍵的還是要思想解放。

香港商報相關文章


http://www.hkcd.com/content/2020-09/14/content_1214902.html


Bingo網頁設計公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