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各界聯合會

  • 第十屆理事會就職典禮
  • 2023義工嘉許禮
  • 415
  • 兩會精神分享會2
  • 議員培訓班
  • 完善地區治理
  • 中秋派月餅
  • 港島工作部部長薛惠君與南區青年領袖座談,宣講二十大精神
  • 港島工作部副部長楊成偉家訪中西區居民,宣講二十大精神
  • 港島工作部副部長王卉向香港島婦女聯會成員宣講二十大精神
  • 港島工作部副部長尤斌

朱立威|來論|發展基層醫療 消除市民健康的「貧富差距」

朱立威|來論|發展基層醫療 消除市民健康的「貧富差距」

「窮人千祈唔好病」是不少長輩的口頭禪,一方面是警醒下一代要不就努力讀書成為有錢人,要不然就好好保持身體健康;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市民對健康「貧富差距」的無奈。目前公營醫療負荷沉重,即使收費是草根階層可負擔但輪候時間漫長,而私營醫療又收費昂貴,一般市民一旦患上長期疾病,醫療費用隨時令生活變得捉襟見肘。發展基層醫療,就是整體提升市民健康水平、減少對公營醫療系統負擔的根本之道。
醫療體制轉以預防為重

特首十月公布了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提到將目前以治療為主、醫院為中心的醫療體制,轉為以預防為重、以社區為中心,為市民提供全面的基層醫療服務。提及基層醫療,不少市民或誤以為是指為低收入、年紀大、或有長期病患人士而設的醫療保障;實質這是指針對所有市民的第一層醫療防,然後更上一層的才是各式專科醫療。在英國等不少歐美地區已發展成熟,大部分市民有健康問題、或要作身體檢查,都先通過國家的基層醫療系統,先找家庭醫生,再視乎需要安排看專科或醫院。家庭醫生受過專門培訓,能處理大部分市民會遇到的疾病。

港府近年推廣「一人一家庭醫生」理念,又於各區成立設有家庭醫生及專職醫護團隊的康健中心、康健站,正因家庭醫生可作為市民求醫的第一重把關者。家庭醫生受過專門培訓,能處理大部分市民會遇到的疾病,更可與市民建立長期關係,兼任輔導、溝通的角色。例如求醫者感到「失眠、心口痛」,既可能是生理原因,也可能是心理因素,透過家庭醫生診斷,可大大減少專科的壓力;而家庭醫生與病人建立了長期關係,亦更易了解求診者的生活習慣、身體狀況,提供更適切的意見,助其改善健康狀況,減少不必要的醫療開支。

政府十二月公布的《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強香港基層醫療服務,以預防為重、社區為本、家庭為中心、早發現早治療為策略,其中一項重點措施「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畫」,透過資助市民接受診斷和管理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並鼓勵市民透過家庭醫生,監察和控制病情,長遠減少市民對專科、住院服務的需求。
設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畫

英國目前透過國家醫療保健服務系統(NHS),對醫療資源作內部協調,使大部分各式慢性病、精神健康等病患都能於基層醫療層面解決。藍圖提出了「旋轉門」制度,市民接受糖尿病、高血壓篩查服務後,可於基層醫療名冊挑選家庭醫生跟進,病情嚴重則會再獲轉介到專科門診或醫院跟進,待病情穩定後再回到家庭醫生監察;又以各區的地區康健中心及康健站為樞紐,集中有慢性疾病風險或已確診患者管理疾病、統籌基層醫療服務,與私營醫療界別共同推廣「一人一家庭醫生」理念,以減少公立醫院的壓力,建立成熟的基層醫療系統。

從以上可見,港府剛頒布的《基層醫療健康藍圖》,為本港醫療體系提供了良好願景,可盡快扭轉本港市民健康的「貧富差距」。藍圖提出由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改組而成的基層醫療署,將扮演重要角色;寄望該署能好好協調醫療、社福等業界及跨政府部門的合作,制定關鍵績效指標(KPI),就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制訂標準,以確保服務質素及加強基層醫療專業人員的培訓,共同提升港人的身心健康。

第十四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當選人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朱立威

星島日報相關文章
https://www.stheadline.com/article/3189903/%E4%BE%86%E8%AB%96%E7%99%BC%E5%B1%95%E5%9F%BA%E5%B1%A4%E9%86%AB%E7%99%82-%E6%B6%88%E9%99%A4%E5%B8%82%E6%B0%91%E5%81%A5%E5%BA%B7%E7%9A%84%E8%B2%A7%E5%AF%8C%E5%B7%AE%E8%B7%9D
Bingo網頁設計公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