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各界聯合會

  • 第十屆理事會就職典禮
  • 2023義工嘉許禮
  • 415
  • 兩會精神分享會2
  • 議員培訓班
  • 完善地區治理
  • 中秋派月餅
  • 港島工作部部長薛惠君與南區青年領袖座談,宣講二十大精神
  • 港島工作部副部長楊成偉家訪中西區居民,宣講二十大精神
  • 港島工作部副部長王卉向香港島婦女聯會成員宣講二十大精神
  • 港島工作部副部長尤斌

蔡榮星:大灣區發展 香港可成“人才池”

蔡榮星:大灣區發展 香港可成“人才池”
蔡榮星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

一年前,特區政府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一下子“搶人才”成為海內外各類型人才的熱話。

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大都會,除了通過本地教育系統培育人才外,在全球化的大勢下,吸引海內外人才以補充香港人才和人口也是一個必然趨勢。更重要的是,香港在轉型為知識型經濟模式的過程中,極需要大量人才的配合,化作城市發展的動力。特區政府通過高才通及不同的引才計劃,已成功吸納數以萬計的人才申請,截止目前已有超過六萬名獲批簽證的人才抵港,遠較當局原來訂立每年3.5萬名人才來港的目標為高,成績斐然。

然而,引才並非只單單追求人數,也就是做到重質重量。對於這個“質”,並不是要質疑成功獲批高才自身的個人能力,而是他們如何與香港的發展相互結合,無論對高才個人而言以至香港的產業發展也是十分重要。但從目前可見的情況,不少高才來港後面對的發展困難是:第一,相關創科產業於本港發展尚未成熟,因而未有最合適的工作崗位一展所長;第二,高才們來港從事非其專業的行業,例如投身金融業保險業等,如此人才錯配確是造成浪費。

要讓高才來港後能一展所長,特區政府其中一個出路就是利用這批高才協助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事實上,香港是一個高度開放的國際化城市,加上背靠祖國,在“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之下,能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引才的窗戶。例如,粵港澳大灣區各個城市可共同建立人才交流平台,通過人才共享機制,使得人才與企業崗位得到合適的配對,對香港以至整個大灣區發展而言也是有好處的。

人才協調機制 粵港互利共贏

讓我們感到高興的是,粵港兩地政府近日確立建立“粵港人才合作協調機制”,統籌人才戰略協作、人才培養、人才成果共享,這可算是進一步推動大灣區人才流動的重要一步。未來香港可能望成為一個國際級的“人才池”,無論是透過高校教育培育本地或海外年輕人才,抑或鼓勵海內外高端人才來港,讓世界各地的人才也匯集於此地,繼而推進本地及大灣區的產業發展,做強做大後便能吸引更多人才,形成良性循環。值得注意的是,現時香港及大灣區城市的引才方向是著重創科及科技產業方面,下一步可考慮吸納更多文化藝術類型的人才落戶香港,以目前香港的環境,至少大家看到香港是有發展成國際藝術文化之都的潛力。

人力資源及人才是新時代最珍貴的,在新經濟及智慧城市的發展過程中,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香港在引進入才、培育人才方面,的確可以有一番作為。
Bingo網頁設計公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