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明:區議會新氣象提振市民信心
葉建明:區議會新氣象提振市民信心
葉建明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
新年伊始,新當選的區議員紛紛亮出十八般武藝,以兌現參選時的承諾,肩負起服務市民的責任。有的區議員開設街站,收集街坊對民生議題的意見,了解市民對區內發展的看法;有的開會討論如何挖掘當區特色,吸引遊客,推動地區經濟發展;有的到社區看望老人,也有對將於4月推行的垃圾徵費展開深入調研。
與過往不同更有新意的是,區議會跟隨政府新年度抓經濟民生的主軸,18區區議會均成立提振地區經濟專責工作小組,為地區發展出謀劃策。
提出推動地區經濟民生實招
這樣的新年新氣象,是香港由治及興新的強大動能,為香港市民帶來寒冬中的溫暖,也為香港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帶來新的希望和信心。
自從行政長官李家超上任後,民間的普遍肯定是:「這屆政府不一樣」。現屆特區政府「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理念,在民生上,從市民的需求入手,着力解決多年的積弊,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在經濟上,政府不斷激活有效市場,結合有為政府,走出去打開新的市場,並在「搶企業、搶人才」上成績亮麗。
雖然過去一年,全球經濟復甦不及預期,香港也遭遇不少困難,但在政府的主動出擊下,香港一方面着眼於長遠,從創科入手,立足新型的再工業化;另一方面立足眼下,推動旅遊零售,搞活夜經濟,活躍市場,為香港增添熱鬧氣氛,吸引各地遊客。市民對政府的努力高度關注,是肯定的也是支持的。
作為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的最後一塊拼圖,地區治理的重要幫手,市民與政府之間的橋樑,新一屆區議會走馬上任,同樣成為市民觀察特區良政善治的指標,也同樣成為市民樹立信心的直觀感受。
從區議會首半個月的表現來看,區議員們沒有辜負市民的期望──沒有對比就沒有幸福感。回想上一屆區議會的亂象,過往的「泛政治化」與今天的專注於經濟民生;公開拒絕服務部分居民與今天開大門服務,一視同仁;開會烏煙瘴氣,以對抗、聲大夾惡為能事與今天的比思路、比點子、比能力──其天壤之別,相信市民都心裏有數。
香港經歷了一年黑暴三年疫情,加上去年全球經濟復甦的困難,重塑信心極為重要。這是政府的責任,也是區議員的責任。
區議會開局良好,但區議會工作還可以做得更好。以實現把愛國愛港的滿腔熱情轉化為實際行動,把「愛國者治港」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目標。為此,針對各區最近的努力,對區議會提幾點建議:
第一,目前各區都在考慮本區推動經濟民生的實招,吸引遊客,吸引消費。但須知,特色才是成功之道。香港是一個特色明顯的城市,是由多元的文化,多元的社會及經濟形態組成。一直以來,全世界的人來到香港,都不會把香港視為「普通城市」,為什麼?這就是因為香港的獨特性滲進了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各區找準當區的獨特性,就將是成功的一半。
本屆區議員是經多種形式產生的,其對地區文化有深切了解,以及專業性、思維的獨特性和靈活性有保障,相信只要集思廣益,而不是懶於思考,都能夠發掘出本區的特色。
第二,全港一盤棋。區議會主席由民政事務專員擔任,這不僅保障行政主導,也有條件成為各區協調的制度優勢,實現資源共享,產生協同效應。各區的活動有條件與相鄰區域合作。比如共同開發對遊客有吸引力的不同主題旅遊線路等,避免以鄰為壑。如此才能實現「1+1大於2」,為整個香港帶來生機與活力。例如,全世界有約9000多萬名客家人,而香港有不少有客家村落、文化痕跡、保留不少客家習俗和飲食特色,這樣的資源何不利用?
第三,各區吸引人氣的熱鬧活動不可少,「日夜都繽紛」值得肯定,也必須做好。這是提升心情,提振信心的活動。但也要關注「冷清」的一群。各區都有弱勢群體,包括獨居老人、病患等,他們特別需要相應的關愛。區議員需專門為弱勢社群制定服務方案,避免再出現過去的人倫慘劇。農曆新年將至,對弱勢社群的關愛必須落到實處。
做好「上情下達、下情上報」
第四,開局好,還需要4年任期都好。服務社區居民是一項細水長流的工作,區議員必須持之以恆提供服務,絕不能一遇困難就打退堂鼓,或者繞着困難走。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本屆區議員履職的第一天,提出四點要求:必須擁護基本法,效忠香港特區;做好「上情下達、下情上報」,發揮好政府和居民之間的橋樑紐帶作用;必須將「愛國者治港」原則落實到地區治理層面,肩負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責;必須以市民為中心,為社區生活帶來實質改善。
區議員要以實際行動展現愛國愛港新氣象,就必須落實這四點要求,在基層服務的崗位上,與政府一道,提振市民信心,共創香港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