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海龍:慶祝回歸27周年/ 發展邁開大步 拚經濟前途似錦
尚海龍 立法會議員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執行會長
今天是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紀念日,適值特首李家超上任兩年,這兩年絕不平凡。
絕不平凡,說的是香港疫情後全面復常,香港終於得以邁開大步,全力拚經濟,增強競爭力,從此由治及興,並加快建設「八大中心」的步伐。
特首李家超兩年來的工作,相信人人首先會記得的是:「目標為本」「搶人才、搶資金」。而他「拚經濟、謀發展、惠民生」的綱領實施,值得回顧的實在不少。如今來看看這幾方面的成績表,饒有意義。
最近有媒體籌辦的「特區政府市民滿意度」民意調查,反應異常踴躍,有超過1.1萬人參與。調查結果中,對於特區政府的施政表現,滿意和非常滿意合共超過66%,而對特首李家超的表現滿意度,更達68%。市民回饋最為正面的施政大事,第一位是垃圾收費計劃暫緩,第二位是處理劣質劏房和濫用公屋問題,跟着第三位是基本法第23條成功立法。
國家安全是再起飛基礎
過去兩年在行政、立法、司法方面,先是區議會得到重塑,完善了地區治理;再來是基本法第23條成功立法;乃至「35+顛覆政權案」及多宗涉國安案件先後進入司法程序,作出公平公正的裁決。時間和事實都正在並繼續印證「一國兩制」、司法獨立等的莊嚴承諾從未改變。而國家安全、社會穩定是香港再起飛、「拚經濟、謀發展」的基礎,已成為了全港的共識。
民生事務方面,住房問題原本是香港社會的「無休止話題」。不過從民調中顯示市民讚好的房屋政策,並非年復一年的討論公屋輪候、覓地建屋,而是讚賞政府打擊濫用公屋資源和處理劣質劏房。實際上,經過特區政府的艱苦努力,建屋的土地已有着落,公私住房供應亦正常,簡約公屋等過渡性房屋已經開始接受申請,多管齊下加快進度和精簡流程等也相應見效,尤其是公屋上樓的速度正全速推進。特區政府基本上已掌握了住房問題的主動權。這一點,連民間關注公屋團體也作出了肯定。
垃圾收費計劃暫緩,既可算是施政的一個曲折,但在民調中,就被視為順應民意的正面信息。政府以暫緩實行,爭取時間完善配套、加強宣傳、總結經驗,而非死要面子硬上馬,是知所進退,實事求是的作為。政府接下來就是增加回收配套、加強公眾教育和宣傳,只要解決這些障礙,他日落實計劃將會是事半功倍。
「拚經濟、謀發展」實際上是一硬幣的兩面,相互依存無法分割。兩年來,美西方加強打壓中國,加上全球經濟下行,生產鏈供應鏈困難重重,香港全面復常並非如預想般順利。在這樣背景下,特首李家超及其管治團隊竭盡全力,並有超常進展收穫,也是大家有目共睹。
「搶人才」卓有成效,透過高才通計劃,超過12萬人才及家庭成員已經抵港。但這是「萬里長征走出了第一步」,人才成功到港,立刻面對「上崗」問題,怎樣牽動本地和在港的內地企業吸納人才,以及扶持鼓勵創業,連帶的人才家庭住房、子女教育等問題,都亟待政府進一步的適切有效政策和措施出台。高才通計劃意義重大,必將為香港的人口結構和勞動市場帶來正面效應,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搶資金」逐步加速,兩年內經過一個復常適應的「瓶頸期」痛苦階段後,已經開始顯示活力和機遇。在特區政府的努力下,我們看到無論是家族辦公室、股票市場、基金市場、本地銀行存款的動向,和「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的反應等等,都有可喜的好消息。
樓市「撤辣」也是特首李家超在任重要一筆,誠然其效果短暫而沒有立竿見影,但眾所周知,周邊因素特別是利息高企非香港本身可以控制,特區政府總算是在需要的時刻做了該做的事。
產生「1+1大於2」的聚能
筆者認為,「搶人才、搶資金」其中不可忽視且需要重點關注的一環,就是已經來港的成型新質企業家。在高才通人才計劃中,他們既是人才也是資本,剛剛成立的「新質企業家聯合會」,其成員都是新科技大咖,他們「加盟香港」是香港發展新資生產力的生力軍。但是他們必須與作為香港主要板塊的本地商界聯手共進,才能產生「1+1大於2」的聚能。
香港的商界和投資者,他們有識見、有財力,有經驗,經風雨見世面,完全也應該成為新質企業家。兩地企業家在香港,一定可以成為不可替代的強大新質生產力。
特首及其管治團隊兩年來勞苦功高,成績斐然,我對政府的施政充滿信心,於是也就有了更高期望。根據筆者在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的調研實踐以及和大量新來港企業家的接觸交流,其中一種憂慮是香港提供月薪中位數5萬港元以上的就業職位增加速度趕不上「搶人才」的速度,香港非常狹窄的經濟業態,和人才來自的行業實際不相匹配的矛盾,會影響未來香港「搶人才」、拚經濟的力度和速度。
希望政府能夠抓緊時機,積極主動,促成兩地企業家的人才資金互通合流。「搶人才─到港就上崗」「搶資金─到位就起動」,不斷創造本地新的業態和就業機會,這是我未來年月對特首和特區政府的最大期望。
來源:https://www.takungpao.com.hk/opinion/233119/2024/0701/986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