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偉强 立法會議員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執行會長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閉幕後,中央港澳辦、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會見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一行時提出「識變、應變、求變,通過改革實現更好發展」已成為香港社會共識。現時香港在金融、航運、貿易、吸納人才等方面仍有不少可以改進的空間,未來要透過改革擦亮香港金字招牌,特區政府要高瞻遠矚,作出長遠規劃,並引導政策落到實處,守好發展之本,以變促興。
《決定》提出「優化區域開放布局」、「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澳門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上述要求是中央對香港保持繁榮和穩定的期待。具體而言,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這三點,是中央對香港既鞏固傳統優勢,同時培育新動能的指引。
本港的金融、航運、貿易、吸納人才政策,正面對不少挑戰,有待特區政府革固鼎新,保持香港的競爭力。
鞏固傳統優勢 培育新動能
以金融為例,香港是全球最活躍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金融服務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例由2007年的20%上升至2022年的22%。但據英國經濟學人智庫2024年3月發布的最新一份全球經商環境排名榜,在全球82個經濟體中,香港以8.24分排第九位,排名比以前下降;另據英國Z/Yen集團與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的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顯示,在全球121個金融中心中,香港以741分維持總排名第四位,繼續屈居季軍新加坡之後,顯示金融業有需要發展新思維。
以航運為例,儘管特區政府於去年先後公布《現代物流發展行動綱領》和《海運及港口發展策略行動綱領》, 加上香港自由免稅港之固有優勢,香港作為世界第四大船舶註冊地的地位穩固。不過在去年,香港貨櫃碼頭的輸送量卻跌出全球十大,碼頭受基建落後等問題困擾,香港航運未來發展令人焦急。
以貿易為例,截至2023年12月,香港共有166,362間進出口貿易公司,但香港的貨物貿易總值於2022年下跌7.9%,隨後又於2023年下跌6.7%至11,310億美元。
最後,以「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為例,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發布的《2023年世界人才報告》顯示,香港的人才競爭力水平在亞洲地區高居第二,顯示香港吸引人才方面有自身的既有優勢,儘管近年特區政府的人才政策卓有成效,但就「國際高端人才」而言,人才來源地過於單一,以內地人才為主,似乎「高端」有餘,而「國際」元素不足。
上述種種,都顯示出香港要改革,以變促興。
7月23日上午,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北京會見了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一行。夏寶龍主任表示:「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對於面臨內外環境深刻變化的香港來說,同樣要識變、應變、求變,通過改革實現更好發展。」
「識變、應變、求變」成為香港社會共識,不過具體應該改什麼?又該如何改?社會對此議論紛紛。筆者認為,香港要擦亮金融、航運、貿易、人才等金字招牌,守好發展之本,服務國家所需,將「香港改革」落到實處。
細讀《決定》,不難發現,全文出現頻率極高的兩個詞彙,一為「高水平」(出現16次),二為「高質量」(出現17次)。兩個詞語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高」,表明改革並非修補與折衷,而是要有高瞻遠矚的魄力、運籌帷幄的手段,以及破釜沉舟的勇氣。
回顧特區政府施政,「長期規劃」是短板,習慣了做眼前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內地有「五年規劃」及更長遠的政策規劃,但在部分港人眼中,始終認為太過長遠的政策或會流於形式,實質意義不大,其實不然。與香港一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新加坡,就有長遠的產業規劃,例如針對地理優勢,引進煉油業;又曾針對數位經濟發展,提出Service 4.0願景。新加坡政府有系統地計劃與推進產業政策,而非將「積極不干預」奉為圭臬。
改革要長期規劃 政策要落到實處
回顧過去,特區成立之初,曾有過長期願景。1997年,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提出的「八萬五」建屋計劃,正是為解決土地房屋的深層次矛盾作出的長遠布局;提出數碼港計劃,也是針對香港創科發展的長遠大計。這些都對改善香港經濟民生、提升競爭力大有裨益,只可惜受當年複雜的政經因素影響,收效不理想,也反映即使某些政策有利香港長遠發展,但社會未能配合,改革就會變得困難重重。
故此,香港未來以改革促發展,特區政府除了要有高瞻遠矚的長期規劃,更要聚焦如何讓規劃、政策落到實處,同時要發揮動員力量,和社會各界共同深思、砥礪前行,透過改革實現香港由治及興。
改革沒有旁觀者、局外人。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中,國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必然更快更大,也將創造更多機遇。香港必須坐言起行,改革求變,把握國家新時代改革的新機遇,扮演好改革的參與者、貢獻者、受益者角色,與國家一同實現高質量發展。
來源:https://www.wenweipo.com/a/202408/17/AP66bfb224e4b0a3bf640048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