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各界聯合會

  • 第十屆理事會就職典禮
  • 2023義工嘉許禮
  • 415
  • 兩會精神分享會2
  • 議員培訓班
  • 完善地區治理
  • 中秋派月餅
  • 港島工作部部長薛惠君與南區青年領袖座談,宣講二十大精神
  • 港島工作部副部長楊成偉家訪中西區居民,宣講二十大精神
  • 港島工作部副部長王卉向香港島婦女聯會成員宣講二十大精神
  • 港島工作部副部長尤斌

尚海龍:【香港需要什麽樣的變革】積極創新變革 實現香港更好發展

尚海龍 立法會議員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執行會長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公布《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全球矚目。對內地、香港乃至國際社會,都具有重大的歷史性意義。三中全會《決定》的核心在於「改革」。中央港澳辦、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較早前在北京會見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一行時提到,「對於面臨內外環境深刻變化的香港來說,同樣要識變、應變、求變,通過改革實現更好發展」。三中全會開啟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香港更應順勢而為,大膽創新變革,在持續不懈的改革中實現更好發展。

什麼叫「變」?有前輩告訴我,當年基本法起草前後,香港人最樂於聽到的是「五十年不變」。如今應如何理解「變」和「不變」的關係?最貼切的比喻是,一日三餐的規律可以五十年不變,但餐餐都吃鹹魚青菜就應該變;每個月發工資的制度不變,但是工資數字最好年年變;火車在軌道上走,絕對不能出軌,否則會出大災難,這是不變的規模,但高鐵提速到時速350公里,這就是「變」;若還要再快些,旅途路線不變的話,可能要考慮「變」成坐飛機。

奧運會口號「更快、更高、更強」,這就是「變」,如果不「變」,奧運精神就失去意義。因此,香港不僅必須「變」,而且要加快「變」,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若「一成不變」「吃老本」,而其他競爭對手日新月異努力變革,香港遲早被淘汰。

提供合適創業空間

那麼,香港怎樣才能做到「識變、應變、求變,通過改革實現更好發展」?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創科產業的加速發展,與培育和吸引人才相輔相成,有利於為香港增添經濟動能,也是配合以高質量發展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重要方向。

站在創科發展的角度看,香港的科研水平處於世界前沿,香港高等學府有全球最優秀的科研基礎。可惜長期以來,香港大專院校的創科就是論文產出,但科研成果的專利權申請數量並不多,更遑論轉化為產業成果。

如今世界創科發展的趨勢,就是將科研成果與產業掛鈎,香港為什麼不「變」一下,提供更多誘因,激勵產學研協作,推動「從一到N」的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本人所創立的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已經和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成功合作了三場「教授老闆找高才CEO」人才配對活動,將有能力的職業經理人推薦給大學教授進行產學研合作,各自發揮所長,教授、高才都找到推動創科發展的新賽道,兩全其美,目前經過配對機制,已經有70多家公司正在運作。

本人創立的另一個平台新質企業家聯合會,近期也會嘗試創新,打造一個中環新質企業家創業谷,讓新來港的金融、法律、海外經營相關的企業進駐,希望對香港商業樓宇租賃業務探索新模式,為企業家創新創業提供合適空間。

夏寶龍主任曾寄語:「敢於說前人沒有說過的新話,敢於幹前人沒有幹過的事情」。既然「高才通」計劃反應踴躍,內地政策是否也可以「變」一下,讓已經到港的內地高才和企業的資金能更暢順「過河」,使特區政府引入新資本的號召更見成效?「高才通」計劃是否可以優化調整的同時,繼續進一步打開大門,讓更多元化、更高端的人才落戶香港,使香港真正成為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結合有為政府高效市場

還有,香港財團一向以來以投資房地產和基建為主,為什麼不能「變」一下,投資新興產業,開闢創新發展新領域,或者與內地新質企業家聯手,共建創科研發新天地 ,使「High Tech揩嘢」觀念轉化為「High Tech 撈嘢」的正向思維?

香港歷史上得以成功,有人認為有賴於當年的「小政府、大市場」原則,然而當世界進入全球化時代,中國崛起成為經濟大國,香港須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動大灣區融合發展,努力打造「八大中心」,把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相結合。

時代在變,世界在變,香港的傳統優勢不是一成不變,「金字招牌」也不是一勞永逸。香港要創新變革,構築競爭新優勢。「識變、應變、求變」,「識變」是策略,是要研究怎樣變,在哪些地方、什麼時候變;「應變」是態勢,樹欲靜而風不止,不能不變,別無選擇;「求變」是動力,是眼光和視野。「變」是根本,只有努力創新求變,香港才能擦亮一張張「金字招牌」,才能有安身立命之本,成為發展的常青樹。

來源:https://www.wenweipo.com/a/202408/19/AP66c25597e4b0e95bebaba3d6.html

Bingo網頁設計公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