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厚立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會長
特區政府8月26日早上在政府總部舉行首場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宣講會,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人大法工委主任沈春耀和商務部黨組書記、部長王文濤負責講解,超過500人出席。
沈春耀表示,全會通過的《決定》,指導思想是微言大義,能夠穩定社會各方面的預期,總體目標則非常鼓舞人心。他又形容重要原則包括堅持党的全面領導,不是天上掉下來,也不是人頭腦故有,而是從實踐中得出。
李家超提出,必須深入理解和領會全會精神,要把握機遇,進一步發揮香港在一國兩制下高度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優勢,在推動自身發展,以及與內地高度融合發展的進程中,不斷致力尋求政策、機制、體制的創新突破。第二是必須以新思維,守正創新,勇於改革,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推進各方面工作。要從香港視覺,以改革創新的精神,當好中國式現代化的超級連絡人,積極服務國家全面深化改革,更好實現自身發展。第三是必須將全會精神融會貫通在日常事務中。要以積極進取和務實擔當的精神,識變應變求變,以進一步改革為己任,在各自崗位實現更好發展。
沈春耀還指出,中央和國家近年提出講好中國故事,當代中國故事、改革開放的中國故事,各方面深刻巨大變化,如何能夠講好是重大課題。香港有獨特優勢,包括廣泛外部聯繫、特定文化氛圍,應當在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他認為,話語體系很重要,經過陷入到西方話語體系的被動中,聽上去好像很有道理,例如「小院高牆」、「去風險」、「產能過剩」,但其實具有深刻內涵和鮮明矛頭指向,因此要構建自己的話語體系、敘事體系。
二十屆三中全會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堅強決心和強烈使命擔當,是在新時代新征程上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香港社會各界普遍認為,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香港發展指明方向,要堅持守正創新,在維護香港「一國兩制」核心制度的前提下推進各項改革工作。
中共中央三中全會一向是揭櫫重大經濟發展方略的平臺,受到海內外萬眾矚目。《路透社》稱,中共每隔五年召開一次的三中全會非常重要,這場會議為中國長期社會和經濟政策制定總方向,本屆三中全會被形容為「具有劃時代意義」,中共將提出重大政策舉措,解決中國面臨的經濟社會發展問題。《BBC》指出,三中全會在中共歷史上具有特殊意義。中共推動改革開放以來,歷屆三中全會聚焦改革,對中國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美聯社》稱,三中全會通常決定影響中國發展的長期方向。
回顧歷史,自1978年以來,中國共產黨召開的歷屆三中全會都對內地的經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當中多個會議更被譽為具重大意義的「歷史轉捩點」。例如,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內地改革開放的序幕,而1993年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和2003年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則分別確立了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
2024年7月18日,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閉幕,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決定》共提出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都是涉及體制、機制、制度層面的內容,其中有的是對過去改革舉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據實踐需要和試點探索新提出的改革舉措。《決定》既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續篇』,也是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三中全會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制定細化的改革時間表,除了重申「兩步走」的2035年和本世紀中葉的發展目標外,還更進一步,提出了短期的五年目標 ,即「到202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八十周年時,完成本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
專家認為,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香港釋放重要利好和發展機遇。香港通過體制機制的改革完善,可以激發更多新的生產要素和配置資源效率;融入國家的統一大市場建設,也將會為香港發展提供很重要的機會和空間;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將促使香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一個重要部分,推動香港高品質發展;香港可以在開放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尤其在制度型開放中香港能夠連通國際國內,能夠在大灣區的規則銜接和要素流動中,先行先試,發揮重要作用。
習近平主席在今年初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係」。結合這一論述,可以解讀出三中全會勠力推動「進一步」改革的深層含義,就是要致力於構建新型生產關係,以適應和促進新質生產力。中全會提出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經濟改革任務,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