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傑莊:打擊濫用顯成效 善用公屋資源改善民生
吳傑莊 全國政協委員 立法會議員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執行會長
住屋問題一直困擾香港普羅市民,公屋資源被濫用導致輪候時間長期處於高位是其中一個痛點;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打擊濫用公屋,過去2年已收回5,000個公屋單位,騰出來的單位一來可讓輪候上樓居民加快配屋,加快公屋流轉,讓真正有住屋需要的居民得到安身之所,二來變相為庫房省回50億元的建屋成本,減少濫用公共資源,更有效地善用公帑,這些成效有賴特區政府提出一連串措施,值得稱讚。
根據房屋署資料顯示,在2022/23至2023/24兩個年度,共有約5,000個單位被收回,原因是租戶濫用公屋和違反租約或房屋政策,數量等同興建一條中型屋邨的單位,要50億元才能建成,若以一個單位可供有兩至三人家庭居住來推算,這批單位已可供10,000至15,000名住客入住。而且,這些單位不用等待數年的興建時間,只需個多月修緝即可重新推出配房,不少更位於已發展區及市區的較受歡迎地段。
事實上,為紓解住屋問題,香港房屋委員會除了努力提速、提量增加公屋建屋和供應量之外,近年更提出一連串措施,預防、偵察、調查及執法,再配合宣傳教育,雷厲風行,打擊濫用公屋行為,包括在去年五月推行一系列加強打擊濫用的新措施,要求公屋租戶及家庭成員每兩年申報已持續居於單位,同時須申報是否擁有香港住宅物業等等,同時,優化「富戶政策」,在公屋居住滿十年的住戶,須每兩年進行一次入息及資產申報。
為貫徹落實新措施,房委會增加了具有調查及檢控經驗的人手,並加強政府部門之間的協作,應用資訊科技取得關鍵資料,更有效快捷收集情報。又加強日常屋邨管理,進行定期家訪,鼓勵電話或網上舉報濫用單位,甚至派出特遣隊在屋邨停車場調查「名車」車主有否濫用公屋等等,可謂扭盡六壬,但就盡量在不擾民的情況下全方位作出打擊,務求確保珍貴公屋單位用得其所。
對於長者住戶,當局就採取較寬容和關顧的做法,房署近日就開始向12萬個居住滿15年的全長者公屋戶寄出申報表,全長者戶毋須申報資產,但如果丟空單位就會收回,部分特殊個案如入院會酌情處理,而入住院舍、內地養老亦有遷回方案。
說到底,公屋作為珍貴社會資源,理應合理分配予最有需要人士,尤其是目前香港仍有逾20萬人居住在惡劣環境的劏房中,特區政府的做法正是急居民所急。正如習近平主席早年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當前,香港最大的民心,就是盼望生活變得更好,盼望房子住得更寬敞一些。」我期望特區政府秉持這種為港為民、善用公共資源的精神,繼續改善居住環境,提升居民生活質素,增加社會整體幸福感,共同建設更美好香港。
來源:https://www.tkww.hk/a/202410/07/AP670356a4e4b0519806ac8b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