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強 全國政協委員 立法會議員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執行會長
九巴及城巴日前申請加價,幅度分別達6.5%及9.5%。筆者建議政府應容許兩巴增加非票務收入,以減輕向市民「開刀」的力度。
事實上,兩巴去年已上演「開天殺價、落地還錢」的戲碼,九巴本來申請加價9.5%,城巴則要求劃一加2元,但個別路線加幅超過六成,最後政府當局只批准分別加3.9%及4.9%。因此,在經濟未完全復甦之際,今次兩巴再次申請加價,普羅市民都難以接受。
不過,筆者同意,兩巴正面對沉重的經營成本壓力、油價負擔等,加上需要自掏腰包購置新能源巴士,令他們開支大增;再者,香港的交通發展以鐵路為主,鐵路網絡近年大幅擴展,對巴士公司生意造成不少影響。有數據指出,自東鐵線過海段通車以來,九巴相關過海線乘客量平均每日減少近三萬人次,近20條巴士線客量顯著下跌,令九巴的收支不平衡情況有所加劇。
為了平衡巴士公司營運的實際情況及市民負擔能力,筆者期望政府能仿效港鐵的物業及商場收入,讓兩巴增加非車務收入。
首先,政府應容許兩巴改良巴士車身廣告,例如加上LED燈飾等,而此類廣告在外地,例如英國倫敦已經相當普及,可以展示不同類型廣告。另外,政府可考慮容許巴士公司將部分廠房,尤其是地下位置改作商業用途,以收取更多租金收入。
另一方面,翻查資料,巴士公司曾提出在交通交匯處開設小型便利店,但被政府拒絕。因此,筆者建議政府應容許兩巴增設小型便利店及咖啡店等,更可進一步考慮將整個交通交匯處批予巴士公司管理,相信將有利提升巴士公司的經營收入,同時方便市民在等候巴士和途經巴士站時購買飲料、小食及用品。
有分析指出,政府正檢討長者2元乘車優惠,並將於今年底提交方案,這或與兩巴再度申請加價有所關連。根據政府資料,2023/24年度首11個月,政府向參與「2元乘車優惠」計劃的公共交通營辦商發還36.5億元,當中專營巴士營辦商收取了14.12億元,但眾所周知,解決長者「長車短搭」的問題是政府檢討優惠的目的之一,當中問題尤以巴士為主,預計收緊優惠後將對兩巴營利造成一定程度影響,故今年申請的加幅較預期為高。
總括而言,今次兩間巴士公司申請加價,須考慮市民承受力和感受,政府亦要審時度勢,容許兩巴增加非車務收入,減輕向市民「開刀」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