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明:用好「一簽多行」政策 促進旅遊業轉型
葉建明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
深圳居民赴港「一簽多行」政策日前恢復實施。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表示,剛過去的星期六有14.5萬內地旅客人次訪港,比上月日均數字高28.5%。加上聖誕新年氣氛日益濃厚,香港又迎來了新一波大熊貓熱潮,旅遊業議會主席徐王美倫預計本月旅客數字會較去年同期增加一成。在香港傳統服務業暫時遭遇困難的情況下,這有如及時雨,為香港的旅遊消費帶來活水,必將有助於帶動香港旅遊、零售和飲食等行業的發展。從更深層次的意義來看,「一簽多行」政策為港深兩地融合提供了更便捷的雙向奔赴渠道。兩地人文交流,人心相通,將為大灣區發展注入更充沛的動力。
「一簽多行」政策對香港服務業而言是重大利好,內地訪港旅客明顯增加,不論是零售、餐飲、娛樂或交通業,與旅遊相關業界都在這新氣象下受惠。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要用好「一簽多行」機遇,思考如何用好商機,使政策效果達到更大化,既幫助香港傳統服務業健康發展,度過一時的困境,又能促使香港在新形勢下實現業態創新升級。香港社會各界特別是旅遊零售餐飲等直面消費者的行業,更需要細心做好各項準備,把好事辦好。對此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認清大勢,創新思維。在旅遊行業上,既要追求從眾,比如打造新旅遊景點,吸引旅客在小紅書等平台「打卡」;又要追求獨特,給予旅客不同於內地城市的體驗,比如用好香港的行山徑和郊野公園,還有多舉辦世界級展覽與演出。在做好消費者服務方面,內地旅客善用各類型互聯網服務,香港須改變自身,因應旅客需求變化隨時調整服務和產品供應。
二是香港要有良好的待客之道。來的都是客,和氣才能生財。社會各界要有胸懷,才是一座國際城市需要的度量。當然,特區政府、旅遊部門也要考慮旅客分流等情況。其實,香港十八區,區區有精彩,關鍵在於我們怎麼能把精彩送入旅客心中。
三是要有長遠規劃升級旅遊業。香港需要加快旅遊業態升級,用好香港1,180公里海岸線和263個島嶼,根據市場需要發展康養旅遊、度假旅遊、文化旅遊、郵輪旅遊等。「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香港是時候對旅遊資源進行進一步規劃了。
四是特區政府應設專門部門觀察總結「一簽多行」出現的各種情況,隨時分析,為商家提供有效的信息,幫助商家調整營商策略,同時為未來「一簽多行」可能擴大至大灣區其他內地城市積累經驗。
五是香港的目光一定要「向外」。作為國際化城市,香港依然需要吸引大量海外旅客。政府部門和旅行社依然需要加強海外推介。據我經常到國外的觀察,香港對海外人士的吸引力依然很大。
旅遊服務業對香港GDP的貢獻雖然不是最大,但是對基層人口就業舉足輕重,而且市場暢旺是信心的重要表現,加上旅遊服務業的產業鏈比較長,具生動有效的對外傳播作用,香港必須認真做好旅遊服務業。
來源:https://www.wenweipo.com/a/202412/10/AP675750a7e4b072c4ec30ff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