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海龍 立法會議員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執行會長
澳門特區行政區成立25周年,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臨澳門參加慶祝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提到了澳門回歸以來的巨大成就、特區須把握的“四要原則”和對澳門的“四點希望”。港澳雖然背景、現況不盡相同,但同在“一國兩制”下,習主席的澳門重要講話自然對香港大有鼓舞和啟發的意義。
澳門成就港人感同身受
習主席講話一開始就提到澳門特區三方面的巨大成就:“一國兩制”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得到有效維護;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歷史性躍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增強;對外合作持續擴大,“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作用日益彰顯。在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有效維護方面,香港應該是身同感受。尤其是今年香港歷史性地完成基本法第23條本地立法;而有關涉及國安法的若干重大案件也已經或正在審判,過程中實際上為全港市民上了一場國家安全教育課。
至於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澳門做了出色的工作。我們在香港還要繼續努力,才能達到“大幅增強”這四字好評。此外,有別於澳門,香港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中承擔着“八大中心”的重要任務,除鞏固發展國際金融、航運、貿易、旅遊中心外,還要打造國際創科中心、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等。
“一國兩制”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習主席接着少有地提出:“一國兩制”蘊含的和平、包容、開放、共享的價值理念,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值得共同守護。翻開歷史資料,上世紀80年代香港基本法起草期間,及至90年代香港回歸前後,“一國兩制”還是個嶄新名詞,當時經常用到的語詞是“史無前例”“偉大實驗”“國際創舉”等。國際社會、海外華人以及內地人民和香港居民,都以好奇的眼光和觀望的態度來打量“一國兩制”這四個字。時隔將近40年,港澳今天的成就充分表明這個“偉大實驗”是成功的。這個“史無前例”和“國際創舉”,港澳同胞既見證更親歷。“一國兩制”已越來越為全世界所認同,甚至是羨慕。因此,習主席擲地有聲地說“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當今世界風雲變幻,歷史遺留的、持續不斷的、新近爆發的政治、軍事、經濟紛爭矛盾此起彼落。筆者理解習主席的這個說法是具針對性,有感而發。澳門和香港的確是在這條前人沒走過的路上走過來的,並且越走道路越寬、地位越高。港澳特區的成功,足以為國際社會提供一個和平、包容、開放、共享的發展“樣板”。
如何更好把握“四要原則”
習主席講話的最重要部分,首先是提出澳門須把握好“四要原則”:要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要維護高水平安全,推動高質量發展;要發揮獨特優勢,強化內聯外通;要弘揚核心價值,促進包容和諧。
香港如何才能做到“尊重兩制差異”,確保特區高度自治權、“港人治港”不會變、不動搖、不走樣、不變形?這是一個很好的課題。既定的制度不變,公開透明之下,完全沒有動搖走樣的可能。如果在施政的若干具體決策和執行問題上,能夠充分考慮實際情況,顧及當地環境、觀念和文化等,肯定可以有更好的效果。
2019年“修例風波”過後,香港國安法於2020年頒布實施,基本法第23條本地立法也於今年3月圓滿完成。過去3年多,全港上下一心擊退疫情,落實完善特區各級選舉制度,逐步撥亂反正。港人充分體會到,社會安全穩定是發展的必要前提和根本基礎。
面對日益複雜的國際地緣政治局勢,本港正積極拓展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金融中心排名也重返世界前三,自由貿易、投資環境、國際仲裁等指標亦名列前茅。香港在國際上、在國家對外開放中,均有着不可替代的“江湖地位”,競爭力和吸引力尚可。
特區政府近年致力“搶人才”,成效顯著。據統計,因應“高才通”等計劃申請來港的人才,連家屬在內的總人數,若全部落地香港將會接近50萬。他們成為發展經濟的生力軍,為本港注入新元素、新能量。“新香港人”正積極融入本地社會,相信原有的香港人也一定能與之新舊交融、互補長短、求同存異,達致習主席提及的社會穩定、包容和諧。
“四點希望”的最新啟示
習主席還對澳門特區提出了“四點希望”:着力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着力提升特別行政區治理效能、着力打造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平台、着力維護社會祥和穩定。這裏的“適度多元”,對香港而言,可理解為先後有序、緩急有致。當中,致力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是重中之重,尤其在內外經濟都面臨挑戰的當下。同時,在全球科技競賽日趨激烈的今天,加快打造國際創科中心也是優先戰略。
習主席講話中特別提到中央決定開發橫琴,要好好把握定位。他具體地指明:不能發展與定位不一致的產業項目。這對香港也是一個重要提醒。香港過往曾被詬病“科技發展項目變成地產項目”,而今推進北部都會區和交椅洲人工島規劃,更須汲取教訓,招引商界投資的同時不忘發展初心。
今年以來,中央領導一再呼籲香港各界要識變應變求變。新形勢下,施政者在諮詢、決策、執行等各個層面都要“以結果為目標”,更新思維,改革機制,提高效率,正如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所言:敢於說前人沒有說過的新話,敢於幹前人沒有幹過的事情。行政長官李家超常說KPI思維,那麼是否識變應變求變,其實也應設一個KPI。
習主席講話最後特別提到青年,希望廣大青年心繫澳門、心繫國家,志存高遠、腳踏實地。這對香港青年同樣適用,包括全體香港居民,應當涵養自信、釋放活力、拓闊視野,勠力同心推動由治及興、建設美好香港,才能不負時代重託、不負青春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