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明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將至,這也是中國人闔家團圓的大日子。特區政府保安局周末傳來好消息。經過保安局專責小組連日來不懈努力、我國駐外使領館傾力支持以及所在國政府的協助,一名被詐騙集團禁錮在緬甸的香港居民獲解救,在保安局精心安排下,將於今日返港與家人團聚。據悉,專責小組一成員以電話向保安局匯報時,難掩心情激動:「幾辛苦都值得!」
東南亞一些地方詐騙犯罪嚴重。各地、包括香港都有民眾被誘騙到東南亞國家,遭詐騙集團禁錮從事非法工作。受害人普遍是誤信招工、帶貨等活動被騙走的。此前特區政府共接獲28起港人被誘騙到東南亞國家遭禁錮從事非法工作的求助個案。經過不段努力,其中18人已獲救。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會見媒體時強調,特區政府將全力以赴營救相關人員。
一直以來,特區政府高度重視港人被誘騙到東南亞遭禁錮從事非法工作的個案,早在2022年8月,保安局便成立專責小組協調執法部門跟進,成員包括香港警務處和入境事務處。專責小組為求助人士提供一切可行的協助,以及就案件進行調查工作。
雖然東南亞詐騙集團在幾年前經歷了毀滅性的打擊,但據悉詐騙團夥逃往緬東南部等地繼續猖狂活動。更危險的是,他們如今也利用AI等高科技技術行騙。有媒體分析,今天的詐騙,已經變成了「複合型學科」。詐騙團夥會通過各種渠道,大量獲取目標的個人信息,通過分析收集到的大數據,詐騙團夥能夠準確地描繪出受害人的興趣、消費習慣、經濟狀況、心理需求等,制定出最合適的詐騙策略,令人防不勝防。犯罪團夥為此大量如「賣豬仔」般將受害人誆騙到東南亞,禁錮他們並強迫他們做違法的詐騙活動。受害人甚至包括高學歷者以及律師、企業高管等職業。
提高公眾防範意識
為保障港人在海外的人身安全,解救被困港人,據悉,特區政府正着力從下述方面努力:
第一,繼續全力以赴營救受困港人。背靠祖國的香港,有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海外救助有強大靠山。入境處會繼續與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及國家駐當地使領館保持緊密聯繫,積極跟進相關求助個案。
第二,調查懷疑被誘騙個案及執法。如警方在今年1月13日拘捕一名女子涉嫌「串謀詐騙」,懷疑誘騙兩名女子到東南亞國家,並禁錮其從事非法工作。
第三,加強與相關國家駐港總領事館的聯繫。保安局分別於本月16日及17日會見了泰國駐港總領事及緬甸駐港總領事,就事件交換意見和分享資料,並商討加強日後的跟進工作。而保安局專責小組已經與泰國相關部門建立直接聯繫,加強日後溝通及情報交換。
第四,加強民眾教育,提醒市民提高警惕,以免誤墮騙局。我認為,提高公眾防範意識是關鍵一環。為此建議特區政府借鑒海內外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比如埃及政府通過傳統媒體及新媒體等多種渠道,向公眾加強普及有關電信網絡詐騙的信息和知識,並針對老年人、青少年、留學生等不同群體,提供量身定製的教育內容。馬來西亞國家銀行去年8月推出了國家反詐騙平台。當民眾遭遇詐騙時,只要撥打相關號碼,國家反詐騙平台就會啟動。比利時專門創建了「安全用網」網站,方便民眾快速獲取上網安全相關信息和建議。
第五,檢視外遊警示。據悉,入境處專門設有「外遊提示登記服務」(www.gov.hk/roti)供外遊的市民登記外遊行程及聯絡方法,讓入境處在有需要時透過適當途徑,與他們聯絡。特區政府,保安局及其轄下紀律部隊,從以民為本出發,以其忠誠,專業的特質,通過全方位的努力,努力織就香港市民外遊的保護網。
設推銷電話註冊制度
筆者在這裏有兩點希望提醒大眾。一是防騙是一個全社會的系統性工作,需要考慮綜合治理措施。其中,相關部門是否需要考慮完善現行法例和制度,或作出針對性的立法工作。比如,筆者身邊不少人反映,「促銷電話」煩不勝煩,其中也有詐騙電話。相關部門能否規管?如何規管?包括研究設立推銷電話註冊制度,確保市民能看到致電方的身份信息等等,在一些國家和地區行之有效的辦法,香港可否借鑒,需要社會共識。
二是營救人員的案件具有特殊性,為破案和被禁錮人員安全着想,保安局並不會事無鉅細地對外公開,社會各界對此要理解和尊重,也應該配合。須知,香港的紀律部隊在國際上享有盛譽,是值得信賴的。
來源:http://www.takungpao.com.hk/opinion/233119/2025/0127/1054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