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強 全國政協委員 立法會議員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執行會長
國務院總理李強日前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筆者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亦有列席會議並聽取報告,當細讀這份守正創新、求真務實的政府工作報告時,發現當中既有「十四五」攻堅的堅實足跡,又見「十五五」謀篇的戰略遠見。
筆者從字裏行間感悟到報告蘊含三重深意:以改革破發展困局、以民生立施政根本、以協同聚復興偉力。這既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頂層設計,更是對香港「一國兩制」實踐的時代動員令。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筆者深刻體會到要積極為國家戰略建言;作為立法會議員,須為特區政府落實政策護航。
在此,筆者提出三點能讓香港更好發揮自身優勢,助力國家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一、改革破局,以「創新」打通制度型開放堵點。工作報告中40多次強調「改革」,核心宗旨以及一些具體內容,對香港具有重要啟示。尤其是要用好「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例如,香港應把握正處理全球75%離岸人民幣結算份額、總額已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的優勢。我們可盡快建設「大灣區數字人民幣平台」,使大灣區內能夠做到跨境匯款,利用專款專項戶口,讓大灣區居民可以更方便地生活。
此外,為了構建人才虹吸矩陣,筆者建議加快設立「粵港澳科研通勤走廊」,試行稅收、簽證、數據「三互認」政策。我們要以制度創新將「超級聯繫人」升級為「全球要素配置者」。
二、區域協同,以民生夯實灣區融合根基。報告提出「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創新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令筆者想起近日「港車北上」突破50萬輛次、深港「無感通關」的生動場景。事實上,筆者近年來一直建議推出「灣區居民身份證」,使灣區內地城市居民不用再申請「個人遊」簽注,「一卡通行」可以多次往返港澳。
三、信心為楫,在「兩個大局」中彰顯香港擔當。筆者認為,面對國家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與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的承諾,香港更應成為國家發展的「信心放大器」,我們要當好「安全閥」:發揮普通法體系優勢,為中概股提供「風險隔離艙」;築牢「橋頭堡」,依託170個國家及地區的國民可免簽來港的優勢,籌建「國際組織駐港中心」;打造「示範窗」:內地各省市各有不同特產,香港可作為中國商品的對外的窗口和跳板,助力中國商品外銷至世界各地。
2025年不僅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更是香港由治及興的關鍵節點,讓我們以「提案有高度,立法有精度,落實有速度」去踐行「三個聯通」的使命:制度規則的「軟聯通」、要素流動的「快聯通」、民心相融的「暖聯通」,讓東方之珠在民族復興的蒼穹下綻放新時代的光芒。
來源:https://epaper.tkww.hk/a/202503/08/AP67cb543ae4b04111a4ad89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