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紫祥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
在202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粵港澳大灣區再次成為焦點,這已是該區域連續第九年被提及。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推動香港與內地各領域協同發展,不僅是時代賦予的使命,更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為了深化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合作,應進一步簡化跨境資金流動手續,優化金融監管政策,推動兩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具體而言,可以探索建立大灣區金融一體化發展機制,推動跨境支付、融資、投資等金融服務便利化。同時,加強金融監管合作,共同防範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此外,還可以鼓勵兩地金融機構加強合作,共同開發適合大灣區發展的金融產品,滿足企業和居民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為了吸引和留住更多優秀人才,應進一步優化人才引進機制,為大灣區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一方面,可以放寬人才入境政策,為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人才等提供便利的簽證和居留手續;另一方面,加強人才教育和培訓合作,推動兩地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之間的人才交流與合作,共同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此外,還可以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勵機制,為優秀人才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福利和職業發展機會。
科技創新是推動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動力。為了加強科研合作,應推動兩地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之間的深度合作,共同開展前沿科技研究和應用開發。一方面,可以建立大灣區科技創新聯盟,推動科技創新資源共享和協同創新;另一方面,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推廣,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在大灣區內的產業化。此外,還可以探索建立大灣區科技創新基金,為科技創新項目提供資金支持,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文化交流是增進兩地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誼的重要途徑。為了促進文化交流,應推動大灣區內的文化活動和旅遊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和旅遊線路。一方面,可以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文化服務質量和水平;另一方面,推動兩地文化產業的融合發展,共同開發具有大灣區特色的文化產品和服務。此外,還可以加強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領域的合作,推動兩地民生福祉的共享和提升。
為了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推動香港與內地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協同發展,筆者有以下幾點具體政策建議:一是建立健全大灣區合作機制,加強政策溝通和協調;二是推動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升區域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水平;三是加強大灣區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四是深化大灣區金融合作,推動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和金融監管合作;五是加強大灣區人才教育和培訓合作,共同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六是推動大灣區科技創新合作,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推廣;七是促進大灣區文化交流與合作,增進兩地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