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各界聯合會

  • 第十屆理事會就職典禮
  • 2023義工嘉許禮
  • 415
  • 兩會精神分享會2
  • 議員培訓班
  • 完善地區治理
  • 中秋派月餅
  • 港島工作部部長薛惠君與南區青年領袖座談,宣講二十大精神
  • 港島工作部副部長楊成偉家訪中西區居民,宣講二十大精神
  • 港島工作部副部長王卉向香港島婦女聯會成員宣講二十大精神
  • 港島工作部副部長尤斌

李鎮強:過渡屋受歡迎 「住好啲」夢成真

李鎮強 全國政協委員 立法會議員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執行會長

 

特區政府多管齊下致力解決基層市民的住屋問題,成績有目共睹。2018年宣布的6項新房屋措施中,包括發展過渡性房屋。過去數年,特區政府大力推動過渡性房屋發展,透過善用短期閒置的土地及建築物,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短期居所,至2024年已覓得土地提供超過21,0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超出目標的20,000個單位。截至今年2月底,已有逾18,000個單位投入服務,當中不少推展了一段時間的項目更已超出100%使用率,實現流轉,幫助大量基層家庭改善居住環境,而餘下單位的九成八,約2,700個單位,亦會在今年內落成。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與其團隊日前走訪了多個過渡性房屋項目,了解市民入住後的實況。她指,住戶們都不約而同地反映,入住後環境明顯改善、家庭更為融洽、自己的身體更健康、子女學業進步、經濟上更為寬裕等。特區政府應繼續完善過渡性房屋的交通和社區設施配套,同時多組織「睇樓團」,讓現有住戶現場了解實況,讓公共房屋資源幫到更多真正有需要的基層市民。

改善基層居住環境

隨着局方與各界的解說,過渡性房屋的受歡迎程度與日俱增。過往兩個規模較大、位於元朗的「同心村」和「博愛江夏圍村」過渡性房屋項目,曾被質疑入住率偏低、交通不便。何永賢表示,這兩個項目都分別達到約132%和約118%的使用率,實在令人鼓舞,證明相關疑慮已消除。

其實,過渡性房屋住戶普遍最關心的是單位質素。事實上,過渡性房屋光線及通風條件良好,基本生活設施齊備,生活質素遠比「劏房」好,而且單位租金比「劏房」便宜得多,住戶可大幅節省租金開支,減輕生活負擔。

最重要的是,各過渡性房屋項目的營運機構均按自己的服務特色和專長,為住戶提供多元化支援,幫助住戶就學就業、提升技能、做好規劃,讓他們更好地向前路邁進,也更容易融入社會。

據筆者了解,有不少過渡性房屋都是以「組裝合成」建築法(MIC)興建,透過加強利用自動化、機器化,有助減省現場施工工序,提升建造業的生產力、安全性,亦可加快項目落成時間,做法值得肯定。近年社會對MIC的認知大大提升,這些項目的落成功不可沒。

善用材料靈活遷移

值得一提的是,過渡性房屋已有重置重用MIC組件的成功例子,其中由樂善堂營運、位於彩興的「樂屋」,正是重用了土瓜灣宋皇臺道項目的逾百個MIC單位,去年1月多位立法會議員亦曾到現場參觀有關重置吊裝,看到冷氣機也能連同單位組件一起「搬」到新地盤,單位內部質素也能保持,成果令人振奮。這個香港建築故事,也成為推動建築技術發展的重要案例。

跳出過渡性房屋本身,有關措施還能與其他政府政策互補。特區政府推動「簡樸房」規管,有部分「劏房」市民擔心日後或需遷出。就此,筆者認為,過渡性房屋可充當「安全網」,連同「簡約公屋」,讓符合資格的基層市民在有需要時可作申請,解決即時的住屋困難。

習近平主席曾強調,「香港最大的民心,就是盼望生活變得更好,盼望房子住得更寬敞一些」,本屆特區政府在致力解決基層市民房屋問題的決心值得肯定,期望特區政府繼續多管齊下改善各項房屋問題,並要完善由公屋、居屋等拾級而上的房屋階梯,讓市民在香港生活得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來源:https://www.wenweipo.com

Bingo網頁設計公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