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各界聯合會

  • 第十屆理事會就職典禮
  • 2023義工嘉許禮
  • 415
  • 兩會精神分享會2
  • 議員培訓班
  • 完善地區治理
  • 中秋派月餅
  • 港島工作部部長薛惠君與南區青年領袖座談,宣講二十大精神
  • 港島工作部副部長楊成偉家訪中西區居民,宣講二十大精神
  • 港島工作部副部長王卉向香港島婦女聯會成員宣講二十大精神
  • 港島工作部副部長尤斌

莊紫祥:擴大國際合作 反擊美國關稅戰

莊紫祥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



面對美國對華加徵關稅的挑戰,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和物流中心,必須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開拓新興市場,深化與內地及全球合作,以抵禦保護主義衝擊,並在變局中尋找新機遇。香港的自由開放市場、法治精神、國際化營商環境,以及「超級聯繫人」的角色,使其在應對關稅戰時具備獨特競爭力,關鍵在於如何整合資源、調整策略,化被動為主動。

香港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其高度自由的經濟體系和穩健的法治環境。根據《2023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在「國際貿易自由度」及「金融市場發展」方面位居全球前列,這種優勢使香港能夠在關稅戰中保持吸引力,繼續成為國際資本和企業的首選之地。此外,香港作為中國與世界之間的橋樑,在對外投資和引進外資方面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3年,香港仍佔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60%以上,同時處理全球約75%的離岸人民幣支付,這使其在國際貿易結算中佔據關鍵地位。金融、法律、會計和物流等高增值服務業,進一步增強了香港的全球競爭力,使其能夠協助企業應對供應鏈重組和關稅帶來的挑戰。

拓展新興市場 強化兩地協同

為了有效反擊美國關稅,香港應積極拓展與東盟、中東及「全球南方」國家的合作。東盟市場潛力巨大,2024年《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全面生效後,香港應爭取早日加入,利用零關稅優勢擴大貿易往來。2023年,香港與東盟的貿易額已突破1.2萬億元,未來可進一步深化數字經濟和綠色技術領域的合作。中東地區同樣充滿機遇,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等國推行「向東看」政策,香港可成為中資企業進入中東市場的跳板。2024年,香港與沙特簽署了多項投資協議,涵蓋金融科技、基礎設施等領域,這有助於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一帶一路」倡議也為香港提供新的貿易機遇,香港可發揮在融資和專業服務方面的優勢,參與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帶動貿易多元化。例如,透過支持中歐班列的發展,香港可以協助內地企業經鐵路向歐洲出口,避開海運可能面臨的關稅風險。非洲和拉丁美洲市場同樣值得開拓,香港可聯同內地企業發展電商渠道,擴大在新興市場的影響力。

與此同時,香港應強化與內地的協同效應,特別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內的供應鏈優化,透過「香港研發+大灣區製造」模式,結合香港的知識產權保護和國際認證優勢,以及內地的生產能力,打造高附加值產品,降低關稅影響。此外,推動大灣區數據跨境流動試點,將有助企業利用香港的國際平台進行數字貿易,減少對傳統貨物流通的依賴。

聯合自由貿易體 加強國際話語權

在政策層面,香港應爭取簽署更多自由貿易協定(FTA)。目前,香港僅與20個經濟體簽署自貿協定,遠少於新加坡的27項,加速與印度、墨西哥等關鍵市場的談判,將有助降低關稅壁壘的負面影響。金融科技和人民幣國際化也是重要方向,例如推動數字港元(e-HKD)的跨境應用,減少對美元結算系統的依賴,同時發展綠色金融,吸引中東和歐洲資金,分散市場風險。

此外,香港應加強國際話語權,主動參與世界貿易組織(WTO)改革,聯合其他自由貿易支持者,反對單邊關稅,維護多邊貿易體系,並可透過「香港周」等國際推廣活動,向全球展示香港的營商優勢,拆穿西方媒體的負面報道,以進一步鞏固國際形象。

總的來說,美國的關稅政策雖帶來挑戰,卻也為香港提供了轉型升級的契機。只要善用法治、金融及超級聯繫人優勢,積極開拓新興市場,深化區域合作,香港不僅能夠抵禦保護主義的衝擊,還能在後關稅戰時代確立更重要的國際地位,而關鍵在於主動出擊,化壓力為動力,讓香港在全球化新格局中繼續扮演關鍵角色。

來源:https://www.wenweipo.com/a/202504/12/AP67f975cce4b0893af75e3aae.html
Bingo網頁設計公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