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毅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會長
在新時代教育強國建設進程中,粵港澳大灣區如何發揮獨特優勢推進德育教育創新發展?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島各界聯合會會長蔡毅近日結合區域實踐提出系統思考。他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特殊格局,疊加香港作為全球唯一擁有五所世界百強大學的城市稟賦,為探索新時代德育教育路徑提供了重要實踐場域。
蔡毅強調,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根本問題的重要論述,必須立足灣區實際把握立德樹人時代內涵。當前科技革命加速演進、多元文化交織碰撞,青少年成長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他建議將德育貫穿教育全過程,特別要整合香港愛國愛港教育經驗,通過國民教育、憲法基本法教育、國安法教育等載體,強化青少年國家認同和法治觀念。目前灣區已初步構建起以國家認同為核心的德育體系,通過紅色文化資源開發、線上課程平臺建設、師德培養專項計畫等舉措,形成多層次教育網路。
面對家校社協同不足、重知識輕價值等現實痛點,蔡毅提出要創新德育實踐機制。他建議發揮灣區資訊化優勢,建立線上線下結合的教育平臺,推動香港與內地學校在愛國主義教育、歷史文化交流等領域深度合作。特別是在資訊化浪潮下,應開發適應新時代的德育資源,幫助青少年在多元文化中築牢價值觀防線,增強抵禦不良資訊能力。
蔡毅特別強調,德育教育需要凝聚全社會合力。他認為應強化教師隊伍對國家歷史、憲法和“一國兩制”方針的深刻理解,使教師成為知識傳授與道德示範的雙重標杆。同時要深化灣區教育合作機制,通過跨區域師資培訓、教育資源分享等方式提升整體育人水準。他呼籲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為學校德育工作提供充分資源保障,讓愛國愛港精神通過言傳身教代代相傳。
“在開放創新的熱土上推進德育教育,既要守正更要創新。”蔡毅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發展戰略重要支點,有責任也有能力探索形成具有示範意義的德育模式。通過區域協作、資源整合、機制創新,必將培養出更多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為民族復興偉業注入持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