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科技的飛速發展,數碼科技已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許多長者正面臨數碼鴻溝。在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的背景下,數碼鴻溝阻礙着年長者跟上數碼時代的腳步,同時也阻隔了他們融入資訊化社會。部分長者在使用智慧手機、網上服務及數碼應用等數碼科技方面缺乏信心,甚至存在抗拒心理。為了讓更多長者充分享受科技進步帶來的便利,社區層面應擴大關愛服務,進一步推動長者數碼共融,讓更多長者能夠掌握基本數碼技能,融入智慧城市的浪潮。
現時政府在推動長者數碼共融方面已開展諸多務實且有效的工作。為了讓長者融入數碼時代,享受數碼科技帶來的好處,數字政策辦公室在2024年推出「友智識」長者數碼共融計劃,為長者提供數碼培訓課程和技術支援,亦積極協調和整合「友智識」計劃下各項數碼共融措施,如長者數碼外展計劃、長者進階數碼培訓計劃和流動外展服務站等,發揮協同效應。
構建社區化支援體系,是推動長者數碼共融的關鍵舉措。香港已有的社區活動中心、圖書館等公共空間,可進一步整合資源,如打造「數碼驛站」作為常態化服務據點。針對行動不便的長者,可強化移動服務,藉助社區義工、志願者的力量,提供上門數碼培訓計劃。同時,社區支援點在選址布局上,需充分考慮地理上的便利性和服務的廣泛性,確保長者能便捷抵達;服務時間亦應靈活調整,契合長者的生活作息。
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作為扎根社區的服務力量,可依託日常家訪、社區活動等場景,直接接觸到長者,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困難,是實現長者數碼共融的重要推動力量。政府相關部門可加強與地區的協同合作,建立常態化溝通平台,共享長者數碼需求信息,助力關愛隊結合相關部門的真實案例及長者的實際情況設計或調整學習內容和方式,更有效地向長者推廣數碼科技的應用及宣傳實用信息及防騙資訊,為長者營造便利使用數碼科技的環境。
此外,年青一代在數碼科技方面更為熟悉,社會亦可激發青年義工活力,如鼓勵高校、青年社團設立「銀髮數碼支援」服務項目,促進代際交流,推動數碼共融。青年可以在與長者的互動中,分享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幫助長者熟悉數碼科技應用。這種交流不僅能夠增進家庭和社區的凝聚力,還能夠讓年輕人更好地理解長者的需求和困難,從而形成互助共融的良好氛圍。
推動長者數碼共融,本質上是一場關於社會公平的實踐。長者為社會貢獻了寶貴的經驗和智慧,也應該享受到數碼科技帶來的便利,藉此提升生活質量。幫助長者提升數碼能力是一項重要的社會義務,更對整體社會的進步具有深遠意義。讓社區支援點充分發揮數碼共融課堂的作用,讓關愛服務與青年力量化作跨越鴻溝的扶手,料將有助於促進長者數碼共融,增強社會凝聚力,同時推動各個年齡層之間的交流與理解,打造出一個更加友善和包容的社會。
來源:
https://www.dotdotnews.com/a/202508/12/AP689afaf6e4b08d29053289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