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熙 立法會議員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執行會長
立法會議員梁熙日前在立法會大會提出口頭質詢,關注鵝頸橋環境擠迫,旅客、路人與光顧「打小人」人士易生衝突,詢問政府會否加強管理及制訂機制,完善相關文化活動的認證及管理工作。
梁熙接受《堅雜誌》訪問時解釋他提出質詢的原因:「我們面對街坊的時候,經常會收到很多投訴。街坊指一到周末,『打小人』不理想的經營情況特別厲害,迫到行人過不到馬路,甚至被擠出馬路,非常危險。」以上情況大多發生在周末:「平日來來去去都是四、五檔左右,但固定攤檔就有十個,有一半霸在這裏,平時不營業,到周末時突然開檔。甚或在旅遊旺季,會有其他臨時攤檔加入來『打小人』,因此造成堵塞。」
梁熙透露,更誇張的是有些「境外人士」來這裏營業,專做「打小人」,不用交稅、非法經營,甚至違反逗留條件,這些情況都不理想。
他表示,當局過往沒有特別做監管,原因是「怕打壓了這個馳名中外的傳統」,於是變成完全放任,就造成了亂象。梁熙認為必須面對這個現實問題:「我們要做的並不是打壓,而是規管好,發展好這個旅遊IP。」他相信全港市民都會支持。
在平衡商業活動和保育傳統習俗的矛盾下,梁熙感覺到這個問題其實是個炸彈:「『打小人』是個商業活動,就必須按照商業活動法規去做。如果說是傳統習俗,就與文體旅局相關。因此我們看到牽涉了三個局,第一是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第二是管理食物環境的相關部門,第三是民政。這方面一直涉及不同部門,不同部門大家都不敢去碰,怕是個炸彈,所以需要一個跨部門小組。」
即使成立了跨部門小組,梁熙認為仍會有不少衝突。例如,食環大力去打壓,文體旅局就會有意見。相反如果不打壓,食環部門亦會有意見,居民亦會投訴,就變成民政要介入。他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委托非政府組織(NGO)管理:「剛才說的幾個部門可提出管理的幾條底線,或者提出具體需求,大家訂立出來,然後組織一個大家都有共識的管理辦法,NGO就跟着大家的共識去營運或者經營。」
對於現時存在的灰色地帶 ,梁熙認為NGO可以更好地去管理:「希望NGO劃分一個區域,引入一些合規格人士到這個區域『打小人』,政府要監管就監管、收稅就收稅,讓市民被侵犯的空間得到保障。」他認為NGO的介入,可以做好這個文化或旅遊IP,「對香港也是一件好事」。
來源:
https://n.kinliu.hk/kinliunews/%e3%80%90%e7%89%b9%e8%89%b2%e7%bf%92%e4%bf%97%e3%80%91%ef%bc%881%ef%bc%89%e9%98%bb%e8%a1%97%e6%93%be%e6%b0%91%e5%8f%83%e5%b7%ae%e4%b8%8d%e9%bd%8a%e3%80%80%e9%b5%9d%e9%a0%b8%e6%a9%8b%e5%ba%95%e4%ba%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