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各界聯合會

  • 2024義工嘉許
  • 2024義工嘉許
  • 2024義工嘉許
  • 2024義工嘉許
  • 2024義工嘉許
  • 2024義工嘉許
  • 2024義工嘉許
  • 第十屆理事會就職典禮
  • 2023義工嘉許禮
  • 415
  • 兩會精神分享會2
  • 議員培訓班
  • 完善地區治理

陳紹雄 | 明報 | 香港緣何設AI研發院(上)

陳紹雄 立法會議員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執行會長



人工智能(AI)技術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和推動產業變革的主要動力,引發新一輪地緣政治博弈。圍繞AI發展的競爭加劇,由追求模型性能的技術優勢,擴展到整個技術研發、應用和標準的生態系統。為加快本港發展AI技術的步伐、對接國家「人工智能+」策略,財政司長於本年度財政預算案預留10 億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研發院)。創新科技及工業局長孫東早前到立法會事務委員會,匯報有關研發院的成立安排、定位、營運方向等內容。

香港具備發展AI產業基礎

本港高等教育在數據科學與AI 領域表現卓越,無論在AI創新研發還是產業應用,均提供優秀人才資源。國際高等教育機構QS最新發布的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本港有5所大學在數據科學及AI學科領域躋身全球前50名;其中,科大、港大及中大更名列前20名內。根據美國史丹福大學《2025 年人工智能指數報告》, 2023年被引用次數最多的100篇AI學術論文中,有7篇來自香港——反映本港的AI研究成果備受國際認可,甚具學術影響力,有條件搭建高水平學術平台匯聚各方人才。

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投放資源推進AI發展。基礎設施方面,數碼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的首階段設施已於去年底投入服務,現時算力總容量已達1300 PFLOPS ,年內將增至3000 PFLOPS(1個PFLOPS單位代表每秒1000萬億次浮點運算)。另一方面,政府亦撥款30億元推行為期3年的AI資助計劃,涵蓋大型語言模型、合成生物學、醫療科技等多個技術領域,資助本地大學、研發機構、企業等運用算力,促進AI科研成果落地。

環球發展AI路徑

這場環球競賽裏,中美之間的角力自然是焦點所在。美國的AI發展由市場及私人企業主導,政府則扮演監管角色。研發活動方面,美國政府透過不同計劃投資基礎科研,技術商品化的創新動力和資金主要來自微軟等科技巨企。自2019年起,美國陸續推出多項與AI有關的政策和措施。在此之前,美國政府並未大規模採購 AI產品。私人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以創新驅動的模式發展AI。直到早前特朗普政府發布「人工智能行動計劃」(AI Action Plan),才調整為政府、學術界、市場等全面動員的協作發展模式。

中國採取國家主導和產業融合為主的發展模式,透過政策確立電子商務、交通運輸、政務服務等不同應用場景項目,以國家力量扶助內地高科技企業成長,同時加速AI落地應用。中央政府更於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把AI 技術與各個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傳統產業向智能化及數字化升級轉型,賦能新型工業化。

從兩大國的行動可見,這場競賽的關鍵,除了科研層面的突破,更重要是整個AI的研發與應用產業體系發展。雖然兩國發展模式的起點在創新驅力上有所分別,但最新策略部署均趨向強化生態圈的鏈接。

 

來源:

https://news.mingpao.com/pns/%e8%a7%80%e9%bb%9e/article/20250828/s00012/1756311554707/%e9%99%b3%e7%b4%b9%e9%9b%84-%e9%a6%99%e6%b8%af%e7%b7%a3%e4%bd%95%e8%a8%adai%e7%a0%94%e7%99%bc%e9%99%a2%ef%bc%88%e4%b8%8a%ef%bc%89

Bingo網頁設計公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