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鋒 立法會議員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執行會長
大公報:
民建聯副主席陳學鋒昨日表示,根據政府文件,路政署每年平均接獲約30宗市民因路面破損導致受傷索償的個案,情況絕不理想。
陳學鋒介紹,調查從8月19日至9月3日收集了逾五百個路陷地點,行車路及行人路的破損宗數分別為235宗(約48%)及278宗(約52%)。主要問題包括道路凹凸不平、路面破裂或行人路磚鬆脫及下陷,及沙井蓋鬆動突起等問題。
陳學鋒表示,過去一年接獲大量市民投訴,指雨天後多條路面出現嚴重損壞,不少居民因爛路絆倒受傷,部分人更需送院治療。翻查立法會文件,2022年至2024年因路面問題致居民受傷的政府索償個案累計達85宗。
文匯報:
民建聯副主席、立法會議員陳學鋒在記者會上指出,逾500處路陷地點中,約48%即235處為行車道路,52%的278處則為行人路,主要問題出現於行人路地磚、瀝青面破損、行車路凹陷、沙井蓋邊破損等,而中西區爛路問題最為嚴重,其中,中環德輔道中恒生銀行總行對面路面,損壞投訴量相當多。
他表示,民建聯過去一年接獲大量投訴,指雨後多處路面嚴重損壞,不少居民絆倒受傷,部分更要送院治療。據政府文件,路政署每年平均接獲約30宗市民因路面破損導致受傷索償個案。
星島頭條:
本港近年受到極端天氣影響,暴雨導致路面侵蝕,出現不同程度的破損。民建聯昨發布全港破損路面調查,最嚴重為中西區,有超過100宗,佔總數約兩成。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委員陳學鋒指,收到不少市民因路面不平而受傷的個案,情況並不理想,包括本月3日接獲一名年約40歲女士求助,她經過西環士美菲路時,被路面的裂縫絆倒,導致骨折和韌帶撕裂,需入院縫針及做手術。
根據立法會文件,在2022至2024年期間,市民因路面損毁而受傷的索償個案合共85宗,每年平均有約30宗。陳學鋒指出,大部分輕微擦損的個案都不會向議員求助,目前收到的個案主要是小孩和中老年人,而路面破損最為嚴重的中西區,今年已收到十多宗居民投訴。
東方日報:
議員陳學鋒引述政府文件指,路政署每年平均接獲約30宗市民因路面破損導致受傷索償的個案,情況絕不理想。建議路政署應盡快全面使用激光掃描路面3維影像的路面狀況評估系統,即是利用配備激光掃描設備及全球衞星定位技術的檢測車,以正常車速在行車路上行駛,自動識別並準確記錄路面上各種類型的缺陷。
倡渠蓋置路邊便維修
陳學鋒又指,重型車經過路面的時候,馬路上的渠蓋會郁動,因此多數坑渠附近的地面都會有損壞。以巴士站為例,因為巴士較重,停泊及再起動時,容易令石屎鬆脫,但渠蓋一般都在路中間,維修比較困難,亦會產生交通安全問題,例如行人容易撞到或者跌倒,建議當局考慮日後將渠蓋安置在路邊。
明報:
民建聯副主席陳學鋒引述政府文件話,路政署每年平均接到約30宗市民因路面破損導致受傷索償嘅個案
頭條日報:
立法會議員陳學鋒引述政府文件指,路政署每年平均接獲約30宗市民因路面破損導致受傷索償的個案,情況絕不理想。
來源
大公報:https://www.tkww.hk/epaper/view/newsDetail/1966587686584193024.html
文匯報:https://www.tkww.hk/epaper/view/newsDetail/1966555800629547008.html
星島頭條:
東方日報:
明報:
頭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