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頴怡 全國人大代表 香港廣西社團總會會長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
行政長官李家超17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延續改革求變的主軸,在產業革新尤其人工智能應用方面重點着墨,並圍繞國家戰略需求與香港核心優勢作出全面部署,在多個關鍵領域都展現突破性思維,是一份前瞻、務實的報告。今次施政報告提出建立部門首長責任制,研究建立更嚴謹的公務員評核機制,清晰分級的調查機制對政府整體治理效能大有裨益,不僅有助各項政策落地推展,亦能進一步增強國際以及本地社會對香港發展的信心。
9月17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立法會發表2025年施政報告,這是他任期內的第四份施政報告。(香港中通社記者 謝光磊攝)
今次施政報告是歷來提及“人工智能”和“AI”頻率最多的一次,人工智能應用將會涵蓋政務工作、產業發展、藥物研發、公共服務、癌症篩查、教育培訓等多個範疇,政府還預留了專項資助和土地,推進AI相關產業發展,包括促進成果深度轉化和開拓應用場景。今次特區政府帶頭推動AI政務,透過成立AI效能提升組,指導各部門提升效能,充分展現政府對科技革新的重視和魄力。在實際應用上,AI能夠鼓勵和支持傳統產業降本增效和實現創新突破,其中金管局和數碼港推出的第二期AI沙盒計劃,預料能推動金融科技與AI深度融合,有望開拓風險管理和反詐騙等潛在應用,正是增強香港在全球的競爭優勢的例子。
今次施政報告中有關經濟的篇幅比例逾半,全方位鞏固和提升香港的國際競爭優勢。其中,香港作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航運和物流一直帶動香港經濟持續發展。施政報告提出政府將會擴展跨省貨運網絡,推動來自內地內陸省市的貨物沿水路、陸路聯運,經香港運往國際市場。目前,重慶和成都等西部城市的貨物經深圳或廣西駁船運至香港貨運碼頭,其中廣西的貨物如果通過香港發往外國,預計能縮短貨運時間,這種模式有望為西部陸海新通道提供高效的出口樞紐,亦能提高香港的貨物轉運量,創造多贏局面。
施政報告對北部都會區規劃着墨甚豐,成立由行政長官領導的“北都發展委員會”,制訂北都各發展區的營運模式,提升整體規劃的決策層次,同時政府明確會“拆牆鬆綁”簡化行政程序,勢必加速釋放北都的龐大經濟增長潛力,為香港各方面產業帶來大量新機遇。
近年香港銳意建設成為國際教育樞紐,打造“留學香港”品牌。施政報告在專上教育方面,進一步放寬自資學位上限,並同步增加宿舍供應和招攬更多國際教研人才,以及正在研究的北都大學城發展模式,都對香港達致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的長遠發展有重要意義,有助擴大香港人才庫和推動經濟升級轉型。
民生是今次施政報告的壓軸篇章。今屆政府自上任以來,在每年的民生政策成效上都會看到明顯的進步,特別是公屋綜合輪候時間逐步回落,今次施政報告提出會繼續透過有序增加房屋供應、推動“簡樸房”規管制度、興建“簡約公屋”和社區客廳等,不斷改善市民的居住環境,按部就班協助市民置業,切實提升他們的幸福感。
整體而言,新一份施政報告以推動經濟和鼓勵創新為重點,並因地際宜,在現有基礎上創新突破,積極回應急劇轉變的國際經貿格局形勢。事實上,改革創新的過程必定會面臨挑戰,產業轉型亦不能一踘而就,但近年各項數據都證明,香港在充滿高度不確定的國際環境下依然保持韌性,不斷鞏固和提高核心競爭力,正如行政長官李家超所言,祖國是香港最強大的後盾和最龐大的機遇,香港同時享有國際機遇的疊加優勢,機遇明顯大於挑戰。相信只要社會各界繼續延續改革精神,不懈參與,將會繼續創造“逢變則興”的奇蹟。
來源:https://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1113753&channel=4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