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紫祥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
隨着全球經濟格局的不斷演變,供應鏈區域化與新興貿易模式的出現,對傳統的「中間人」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一背景下,香港要繼續保持其國際樞紐地位,就需要在功能上實現新的突破。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2025年施政報告提出的「深化改革、心繫民生」,不僅着眼於本地社會發展,也體現了香港對外連接功能的優化與提升——香港正從傳統的「聯繫人」角色,逐步轉向更加積極的價值創造者,成為中國與世界之間重要的「增值服務平台」。
這一新定位首先體現在打造「國際品牌中心」的戰略構想上。有建議提出,將香港建設成為中國品牌走向世界、國際品牌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重要平台。這基於香港在金融、法律、知識產權保護及會展服務等多個領域的長期積累。目前,中國品牌在拓展海外市場過程中面臨文化差異、標準對接和信任建立等挑戰。香港憑借其普通法體系、國際認可的仲裁機制以及開放的信息環境,可以為內地品牌提供合規諮詢、品牌推廣、融資支持等一站式服務,形成「內地製造—香港服務—全球市場」的完整鏈條。同時,若能推動更多國際品牌相關活動落戶香港,將有助於進一步提升香港作為國際商業樞紐的地位。
金融功能的深化也是香港提升連接價值的重要方面。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香港未來可以進一步發展多元化的人民幣計價金融產品,如綠色債券、房地產投資信託等,促進人民幣從結算貨幣向投資貨幣的功能擴展。這不僅有助於增強國際市場對人民幣的信心,也能推動香港在綠色金融等新興領域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在加強國際聯繫方面,有關設立國際組織聯絡機制的設想具有積極意義。通過吸引國際組織在港設立辦事處或舉辦活動,香港可以成為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平台,這既體現了「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也有助於促進內地與國際社會的對話與合作。
此外,北部都會區的建設不僅是一個大型發展項目,更被賦予促進創新與人才集聚的使命。通過在該區域規劃教育、科研與產業協同發展的創新生態系統,既可以吸引國際科研人才,也能為內地企業國際化提供支持。
當前,香港正在從傳統的「轉口港」功能,向規則對接、價值提升、國際交流的綜合服務平台轉變。在全球格局持續變化的背景下,香港的新角色不僅僅是傳遞信息,更體現在促進制度、標準與文化的互聯互通。特區政府若能繼續推動制度創新,強化專業服務,提升國際合作水平,香港將能夠進一步鞏固其連接內外的獨特優勢,並在新的全球經濟環境中繼續保持其重要地位。
來源:
https://www.tkww.hk/a/202509/20/AP68cec586e4b0f2e743958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