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各界聯合會

  • 2024義工嘉許
  • 2024義工嘉許
  • 2024義工嘉許
  • 2024義工嘉許
  • 2024義工嘉許
  • 2024義工嘉許
  • 2024義工嘉許
  • 第十屆理事會就職典禮
  • 2023義工嘉許禮
  • 415
  • 兩會精神分享會2
  • 議員培訓班
  • 完善地區治理

吳傑莊 | 大公文匯網 | 施政落到實處 ‧ 推改革創未來

吳傑莊 全國政協委員 立法會議員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執行會長

香港特區立法會通過了新一份《施政報告》的致謝議案。這是行政長官李家超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主題是「深化改革‧心繫民生‧發揮優勢‧同創未來」,圍繞經濟和民生,提出各項短、中、長期政策;除了凸顯政府施政的延續性,而且,鼓足幹勁,為香港發展全力出招。過去3 年特區政府為香港謀發展已取得一定成效,未來進一步採取更有力的改革措施,相信很快可以突破障礙,推動經濟升級轉型。

貫徹「一國兩制」,進一步提升和政府的治理效能是今年《施政報告》的重點,行政長官提出建立「部門首長責任制」,系統化地釐清責任、強化管理,筆者認為這是體現政府有擔當、有承擔的舉措,相信將會更有效改善公務員的工作效率,展現香港由治及興、良政善治的新時代氣象。

其中,人工智能﹙AI﹚是今年《施政報告》的關鍵詞之一,筆者在向特首提交的《施政報告》建議書中,提出要加強政府和社區應用AI,很高興特首在《施政報告》中以大量篇幅講述拓展AI應用的措施。包括公布成立「AI效能提升組」,統籌和指導各部門有效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推進AI+發展,落實AI政務,促進AI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

筆者期望政府未來可以進一步提升公務員對數字科技的掌握,全力推動AI政務,提升政府效率、效能、優化施政流程、減輕人力需求及縮減開支,也好服務市民,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要讓公務員更好掌握數字科技,真正發揮AI政務效能,筆者建議政府進一步推行一些「科技沉浸培訓」計劃,促進技能全面提升;包括透過與本地及國際科技機構合作,設置短期「沉浸課程」,直接接觸最新技術應用。計劃可針對不同職級設計,從基層到高層均能受益,提升整體數字素養和能力,並加速智慧政府建設,從而更高效地服務市民及應對未來挑戰。

另外,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HKGAI)早前開發了香港首個基於DeepSeek模型進行全參數微調的本地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HKGAI V1」,並開發多個適用於不同公務領域的垂直應用,我認為政府應該更加好好利用,但筆者發現目前系統提供的資料仍有錯漏,應該盡快作出優化、完善,以便更好應用AI大型語言模型推動智慧政府和電子政務。

說到底,發展AI關乎香港未來競爭力,政府和民眾也要把握好數字時代的機遇。筆者樂見特區政府鼓勵各界廣泛採用AI和學校引入AI教育,提升整體創科水平,開拓更多應用場景,吸引AI企業到港,推動香港社會發展。

在推動經濟和產業發展方面,面對國際經貿格局急速轉變,競爭日益激烈,香港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新一份《施政報告》表示會致力促進產業結構轉型,一方面會鞏固金融、法律等傳統優勢產業,另一方面積極培育新興產業。

香港有「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過去數年特區政府一連串促進經濟措施成效不斷展現。新一份《施政報告》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和鼓勵創新,點燃北部都會區建設的動能,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惠及民生福祉。《施政報告》抓對了香港未來的發展方向,定必能引領香港社會、經濟躍升到新層次、新階段。

其中,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佔了新一份《施政報告》的重點篇章,方向十分正確。筆者認為,要進一步提升香港產業發展,必須推動香港發展成為Web3樞紐,加強傳統金融體系與加密資產市場之間的聯繫,讓Web3產業可以提升實體經濟GDP產值總量,創新數字經濟模式、提高數字經濟發展質量。

無可置疑,過去數年間特區政府在推動Web3政策已有一定成效,吸引了不少國際企業在港落地發展。筆者建議政府藉此監管經驗,牽頭成立一帶一路加密資產監管聯盟,聯合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共同推動Web3政策監管的發展。特區政府亦可以通過此聯盟每年在香港舉辦加密資產監管峰會,共同討論和設計一套符合國際規則的Web3監管標準。

同時,趁着全球推動資產代幣化的發展趨勢如火如荼,筆者認為政府可研究成立「資產代幣化」RWA發展學院。早前香港金管局和證監會共同推岀沙盒配合市場需要,相關措施吸引更多想進行資產代幣化的全球優質資產到港發展,成立「資產代幣化」RWA發展學院,可加強研究相關合規法例、對外推廣香港資產代幣化的機遇,從而吸引更多企業到港發展。

從整體發展藍圖來說,筆者建議政府加強從政策支持、人才培育和產業生態三方面發力推動Web3產業,必須不斷完善加密資產及代幣化資產的法規,研究提供更多稅務優惠,吸引全球企業和投資者落戶香港。同時,加強國際合作,定期舉辦國際Web3論壇,與主要市場協調監管標準,提升香港的法治及信任優勢,讓香港成為全球Web3的交流與創新樞紐。

為更好發展經濟、提升產業轉型,《施政報告》重點加速發展北部都會區,成立北都發展委員會,提升決策層次,並且簡化行政流程,筆者認為是目標清晰又高瞻遠矚的正確韜略。北都佔香港總面積三分之一,除了是未來房屋供應的主要土地來源,也是推動創科發展的重要引擎,有助香港加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展空間無限。

筆者和特首一樣,對於北都發展也是心急如焚,所以筆者全力支持的同時,也希望政府進一步拆牆鬆綁,提速、提效,例如政府將在北都試行「片區開發」模式,向發展商批出具規模的地塊作綜合開發,筆者建議政府可以採用更靈活創新的融資安排,加速北都發展,例如分期繳付投標,一來可以紓減發展商的資金流動性風險,二來也可加大誘因,吸引更多發展商競投 。

另外,筆者去年向特首建議推廣國家航天科技,塑造「航天經濟」,很高興新一份《施政報告》進一步落實推動航天科技發展建設,支持太空經濟,筆者樂見其成。

國家在航天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舉世矚目,已成為國際焦點。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鼓勵航天工業的發展。筆者認為,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擁有「一國兩制」、背靠國家的獨特優勢,香港是全球發展航天科技產業最具優勢的地區之一。香港可以透過國際貿易中心的窗口,協助國家發展航天商業,將傲視國際的航天技術出口,特區政府可以進一步與內地相關部門聯繫,促進國家航天經濟「走出去」。

長遠可研究在北部都會區或離島,配合國家航天科技,建設航天超算和科普中心,未來與內地城市或企業合作舉辦太空旅遊,對市民和遊客極具吸引力,宣揚中國航天科技,也可突顯香港創科中心的角色。

經濟發展向前,社會、民生也要不斷提升,「安居生活、關愛共融」是今年施政報告關於民生的施政重點,用最長篇幅的專章去提出措施,涵蓋九個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範疇。

增加房屋供應、豐富置業階梯是民生專章的首項議題,在公私營房屋方面指明方向,可見特首對市民房屋需求的重視。

事實上,本屆特區政府全力推動解決住屋問題,一方面加快覓地建屋,另一方面,解決「劏房」問題,四年前筆者競選立法會議員時,其中一個政策期望就是要解決劏房問題,改善基層市民居住質素,尤其是要讓每個孩子也能夠在較好的環境中成長,今天,筆者樂見特首的施政漸見成效,香港市民的住屋困難不斷紓解。

在提升教育水平、培育人才上,《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措施,善用香港教育優勢吸納各地年輕人才。其中八大非本地自費生學額上限將由現時40%提高至50%,另成立跨部門的「留學香港專班」及推廣「遊學香港」,我認為有利推動香港發展成國際專上教育樞紐。

近日公布的最新世界大學排名,香港8間資助大學全數上榜,其中5間位列全球百強,讓香港成為全球唯一所有上榜院校排名均「全線上升」,並且擁有最多世界百強大學的城市。充分體現香港高等教育的優勢,亦凸顯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推動教育發展和教育資源的高效運用的成果。

事實上,香港具有「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國家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支援香港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近年來,京港澳積極開展人才交流與合作,不斷取得新進展,特區政府可加強與內地教育部門合作;例如北京市正積極拓展京港澳人才交流合作管道,特區政府可配合北京高校與港澳高校深化合作,持續提升聯合培養人才、聯合開展科研攻關品質,推動創業人才、創新成果落地,也可更好支持香港學生在內地發展事業。

未來,筆者期望加速建設「北都大學城」,推廣「留學香港」品牌,發展應用科學大學,積極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與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使香港能在新時代的高教與人才競爭中脫穎而出。

在應對社會高齡化的挑戰,筆者支持政府成立「社會高齡化對策工作組」,並且研究進一步推動銀髮經濟發展。筆者亦希望政府在提倡「樂齡科技」普及化方面做得更多,例如加強措施在社區普及樂齡科技,讓長者有數碼自信,便利生活出行,提升長者生活質素。

總體而言,行政長官李家超上任以來,積極推動政府與社會改革,建立「以結果為目標」的政府文化,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這份《施政報告》主題定調為「深化改革,心繫民生,發揮優勢,同創未來」,筆者相信並不是一句口號,而是確切可以達致的施政目標。

 

來源:https://www.tkww.hk/a/202510/15/AP68ef38c9e4b0f2e7439666e4.html

Bingo網頁設計公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