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紫祥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
昨日(23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勝利閉幕,會議為國家未來發展描繪了藍圖,也為香港的繁榮穩定指明了方向。「十五五」時期(2026—2030年)是國家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關鍵階段,對香港而言,這既是充滿機遇的黃金時期,也是需要直面挑戰的攻堅階段。總體來看,機遇大於挑戰,前景大有可為。當前,香港社會最關鍵的任務在於,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必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方面要堅定推進內部改革,破除發展障礙;另一方面,必須在服務國家大局、拓展國際循環的戰略和實操層面,更加積極進取,主動對接國家規劃,方能牢牢把握國家發展帶來的歷史性機遇。
一、「十五五」為香港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十五五」規劃將進一步推動國家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這為香港鞏固和提升其國際競爭力提供了廣闊舞台。
首先,在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香港可以發揮不可替代的橋樑紐帶作用。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香港是連接內地市場與全球市場的重要通道。在「十五五」期間,隨着內地市場進一步開放,以及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的持續推進,香港在引進國際資本、技術、人才,協助內地企業「走出去」,以及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等方面,將迎來更多業務增長點。例如,在綠色金融、創科融資、風險管理等領域,香港的金融業可以為國家的綠色轉型和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其次,國家對香港的支持力度將持續加大。中央始終是香港發展的堅強後盾。我們有信心,「十五五」規劃將一如既往地設立港澳專章,明確支持香港鞏固提升競爭優勢,並在區域合作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倡議中,為香港預留重要角色。大灣區建設進入深度融合新階段,香港若能主動破除制度障礙,在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上取得突破,將能極大釋放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協同效應,共享龐大市場與完整產業鏈帶來的好處。
二、機遇與挑戰並存,香港需展現歷史主動精神
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機遇並非自動兌現的支票。全球政經格局複雜多變,區域競爭日趨激烈,香港自身也面臨着經濟結構相對單一、創科產業基礎薄弱、民生問題有待改善等深層次矛盾。能否將國家機遇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取決於香港自身的作為。
當前,最關鍵的在於「主動」二字。被動等待政策傾斜,或僅滿足於現有優勢,只會在新一輪發展中落於人後。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必須煥發「二次回歸」的創業精神,展現出強烈的主動性、積極性。
一方面,要堅定不移推進內部改革,提升治理效能。特區政府需以改革創新的勇氣,着力解決住房、就業、醫療、安老等突出民生問題,增強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同時,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大對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的投入,推動經濟結構多元化,特別是加快發展創科產業,為香港長遠發展注入新動能。良好的內部環境是香港對接國家戰略的基礎。
另一方面,要在服務國家、拓展國際循環上更加積極有為。香港不能只視自己為政策的接受者,更要成為國家戰略的積極參與者和貢獻者。
· 在戰略層面:香港應更主動地研究國家規劃方向,找準自身定位,提出具建設性、可操作性的對接方案。例如,如何將香港的普通法制度、國際化專業服務等優勢,更深入地融入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中。
· 在實操層面:政府、商界、專業界別應聯動,主動赴內地交流考察,發掘合作機會。要鼓勵香港的青年、企業和專業人士,更積極地投身大灣區及其他內地城市的發展,將個人事業與國家發展緊密結合。同時,香港要繼續善用國際網絡,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主動講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維護國家利益,拓展對外交往的廣度和深度。
三、與中央支持形成合力,共創香港新輝煌
中央對香港的支持是明確且堅定的。但「國家搭台,還需香港唱戲」。中央的政策支持如同東風,香港自身的主動作為則是揚帆起航的動力。兩者缺一不可,必須同向發力,形成強大合力。
作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我們深感責任重大。我們將繼續發揮雙重積極作用,既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推動香港社會凝聚共識,團結奮進;也積極在國家層面建言獻策,反映香港情況,爭取更多惠港政策,推動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十五五」的藍圖已經繪就,新征程的號角已經吹響。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背靠祖國的堅實支持。只要我們不失時機,乘勢而上,以「只爭朝夕」的精神主動作為,香港必能在服務國家的過程中實現自身更大的發展,譜寫出「東方之珠」更加璀璨奪目的新篇章!
來源:
https://www.tkww.hk/a/202510/24/AP68fae1fbe4b0f2e74396be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