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紫祥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
特區政府39場「愛國者同心治港」選舉論壇接連登場,選民透過一個個熱烈、務實又理性的辯論現場,真切感受到高質量民主的本質。這一場場覆蓋地區直選、功能界別和選舉委員會界別的論壇,摒棄了過往「鬥大聲、鬥出位」的劣質選舉文化,讓競選回歸拚政綱、拚實力,關注政策本身、讓論壇聚焦民生關切,為香港民主實踐寫下了生動註腳。
高質量民主的核心,在於議題聚焦民生痛點,讓政治回歸公共服務本源。在九龍東論壇上,集體運輸系統啟用時間、巴士班次加密等交通難題成為辯論焦點,有候選人直問「為何多年未能解決問題」,追問直指核心、不留情面卻飽含為民發聲的誠意;新界西北地區論壇則圍繞屯門公路塞車、醫療資源不足等民生關切,候選人各抒己見,從提升就業率到落實交通規劃,每一項主張都緊扣「提升居民獲得感」的核心訴求;選委會界別論壇更是議題多元,既關乎住房供應、安老福利等民生基礎,也涵蓋AI應用、低空經濟、北部都會區發展等長遠規劃,50名不同背景的候選人,用接地氣的表達將政治語言轉化為生活語言,讓市民聽得懂、能共鳴。這種議題設置,讓選舉不再是空洞的口號比拚,而是實實在在的治理能力角逐。
高質量民主的活力,源於良性競爭的生態,讓分歧在理性對話中尋求共識。不同於過往的人身攻擊與抹黑炒作,今次論壇呈現的是「君子之爭」的鮮明底色——候選人之間你來我往、言辭交鋒,卻始終堅守規則、尊重對手;辯論環節有理有據有節,始終圍繞政策優劣、能力高低展開,沒有聲大夾惡的無序爭執,只有據理力爭的專業表達。九龍東兩位競逐連任候選人就集體運輸系統建設成效的交鋒,新界西北候選人對十一號幹線推進進度的追問,都是基於事實的理性討論,既展現了競爭的充分性,又保持了對話的建設性。這種「比政綱、比能力、比形象」的正面競爭,讓選民得以清晰辨識候選人的專業素養、臨場反應與擔當精神,為「優中選優」提供了堅實基礎。
高質量民主的底氣,在於廣泛參與的基礎與公平有序的保障。從人頭湧湧的論壇現場到線上熱烈的直播互動,從社區居民到商會企業,從公務員群體到青年創業者,香港社會各界的參與熱情,讓選舉變成了全民參與的盛事。超過1,100名選委出席選委會界別論壇,充分體現了選舉的廣泛代表性;特區政府不斷優化論壇安排,提供現場直播與節目重溫服務,確保市民知情權與參與權;候選人覆蓋多元背景,帶來多元視角,讓不同群體的訴求都能得到表達與回應。這種兼顧代表性與包容性的民主實踐,既落實了「愛國者治港」原則,又讓民主真正成為凝聚社會共識、推動發展的力量。這表明香港在新選舉制度下,正在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實際情況、具有香港特色的民主發展道路。
來源:https://www.wenweipo.com/a/202511/17/AP691af266e4b06cc6cd0a5614.html